种菜乐在其中 宣讲倾注全心

走下讲台拿起锄头 她用辛勤耕耘不断栽培“新一代”

2022-03-12

特约记者 薛志中 商报记者 徐文强

在三尺讲台辛苦了半辈子,临近退休时,周仁娣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不过安稳闲适的生活。

在城郊租房农耕,在学校、社区穿梭为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10余年过去了,她不仅一如往常保持着健康体魄,还成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资深专家。

走下讲台拿起锄头

亲戚朋友纷纷来此“尝鲜”

“种菜看起来挺简单,但真要动起手来却比我想象中难,光施施肥、浇浇水可不行,需要有种植方面的常识和经验,什么时候种什么菜,必须按季节合理安排、科学管理,不然没有好收成。”退休后,周仁娣在城郊找了一个住宅,虽然布置比较简陋,但她看中了住宅不远处的一块小菜地,那里是她的一方乐土。

周仁娣说,她刚开始种菜时遇到过不少问题——西红柿种下不久,叶子就变黄,之后病态越发严重;黄瓜开始长得不错,但后来叶子也谢了,施肥打农药都不管用;丝瓜虽然长势茂盛、藤也爬得满满的,但就是不开花。

“后来问了很多人才知道自己种得过密了,我这才发现种菜的学问多着呢!”周仁娣说,种菜跟当年自己在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一样,即便有困难,却增添了她的兴趣,激励她更用心地钻研。几年下来,她栽培的一株株小苗,也完成了蜕变。

种子入地,播下希望;小苗长出来、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周仁娣满是欣喜。春天种韭菜、黄瓜、毛豆、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西瓜;秋天收获后,再把地整好,撒一把菜籽、上点水,两天后一片密密的青菜便冒了出来,不用化肥、农药,隔几天收割下来,就是餐桌上最好的美味。

“春夏秋冬、日晒雨淋,种菜就像照料家人一样,挖掘、整地、浇水、施肥、除草、掐尖、打杈、压蔓、上架、摘菜,看着辛苦,但十分有趣。”在周仁娣眼中,劳动中永远有最真实的快乐。在她的热情邀请下,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来此小聚尝鲜,临走前,周仁娣必定会给来的客人们送上一袋蔬果,让他们带回家。

远赴四川、辽宁等地

开展青少年心理和家庭教育讲座

周仁娣退休前是中学的高级教师,担任过校长助理。自1968年起,她先后在多所幼儿园与中小学研究与实践过学校德育、家庭教育、青春健康教育等课程。

人到晚年,身为浙江省首批0-3岁家庭教育指导师、拱墅区关工委讲师,她每年还会走进学校和社区(村),主讲百余场次身心健康课程。

“当今青少年身心健康都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青少年面对成长路上的特殊问题常会感到困惑重重,家长、老师有时也感到束手无策。我们作为校外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孩子们的心理成长。”讲课中,周仁娣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大量数据和生动案例,向老师和家长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们要懂得自我保护、自我保健,并教给他们调适情绪的有效方法,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两性关系。

针对家庭教育,周仁娣还向家长们传授了一些生活细节:如不要让孩子把家门钥匙挂在脖子上,一挂就暴露了家长不在家里,孩子要自己开门,可能会引发一些尾随暴力事件。“父母平时要树立起让孩子信赖的形象,不要为打破一只碗之类的小事不断责骂孩子,否则孩子会逐渐疏远父母,有事也不说了;碰到陌生人问路,只需告诉他怎么走、走多远就可以,没有义务带他走,这些要点我常强调。”

在校外教育中,周仁娣一直尽力营造轻松的氛围,常常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开场白音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给孩子们带来一次次记忆深刻又受益匪浅的知识讲授。“成就幸福人生”同样是周仁娣经常讲的课题,她会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谈起,结合“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核心理念,结合生动例子,细心地解答家长们的困惑问题。

除了常年与孩子们为伴,10多年来,周仁娣还积极参与各级妇联组织的教育宣讲活动,参与浙大继续教育学院等院校的德育师培训和指导工作。为了更好地关心下一代,她更是远赴江苏、四川、江西、福建、辽宁等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和家庭教育讲座。每到一处,只要看见孩子们的笑脸,路途上辛劳便会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