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图片作者联系本报领取稿酬
商报记者 张倩雯
上周末,跟随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作协会员鹤矾的脚步,商报小记者们“云参观”了位于杭州萧山的知章公园。在鹤老师的分享中,小记者们了解了贺知章的诗和生平事迹。他是担母读经的孝子,也是金龟换酒的伯乐,也是荣归故里的贤士。一代诗人贺知章,一花引来万花开!
■小记者投稿
了不起的贺知章
贺知章出身名门望族,虽然家境贫穷,但族人也给予帮助和指导。他七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腿脚不好,于是他便用箩筐一头载着母亲,一头捆绑一些书,担着行走。箩婆桥、箩婆寺由此得名。
在他母亲去世后,他才真正踏入官场,结交了不少好友,比如李白、李适之、崔宗之等,并和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当时许多清正之士被贬,而贺知章却少有被贬,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在他准备辞官回乡时,唐玄宗还命令文武百官为其送行,可见对其的尊重。这样的贺知章,难道还不足以名留青史吗?
商报小记者(袁浦小学)何志宁
寻找灵感
贺知章是唐朝诗人和书法家,课上我也读过他的很多诗,比如《咏柳》《回乡偶书》《采莲曲》等。贺知章的诗暗含了他豁达的性格,他的诗大多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得天真可爱。他还喜欢结交朋友,与李白更是成为忘年之交。
在杭州萧山箩婆路有一个知章公园,那是贺知章从小生活的地方。公园西大门高耸着贺知章雕像以及半弧形画壁,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公园里还有贺知章博物馆,下次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商报小记者(采荷二小)娄祎涵
指导老师:钟莉军
金龟换酒 率性洒脱
我觉得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是贺知章见到李白时,惊呼李白为“谪仙人”。之后,贺知章请李白喝酒,他们喝得酩酊大醉。当喝到一半的时候,主人贺知章发现没有带钱,又不好意思让客人出钱,于是他就把皇帝赏赐的金龟换了酒钱。皇帝赏赐的金龟本应该当作神物一样供奉着,贺知章却毫不在意地拿来换酒喝,很是豪爽!
看完鹤老师的直播,我也好想去贺知章公园走一走,摸一摸知章雕像,看一看公园门口的石刻浮雕墙,读一读纪念馆门口的对联。
杭州市图书馆“太阳风”文学社成员
春晖小学 李臻熙
揭开贺知章的神秘面纱(节选)
通过鹤老师的分享,我对《回乡偶书》这首诗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贺知章86岁高龄时才辞官回家,在他那个年代,能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并不多,虽然当时他是衣锦还乡,故乡有很多人迎接他,但是他所认识的亲戚、朋友基本都已不在人世。所以才会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商报小记者(采荷二小)俞欣悦
孝子诗人
“少小挑母读圣贤,晚成大器不谋权。沧桑人世官三品,告老还乡度暮年。”他就是孝子诗人——贺知章,贺知章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母亲得了病,腿脚不方便行走,他就用箩筐挑着母亲和经书,行走于乡间,乡邻们亲切地称贺知章为“贺担僧”,称其母为“箩婆”。
商报小记者(半山实验小学)余艾雨
云游知章公园
来到贺知章艺术馆,小东坡河和箩婆桥横河在后院交汇,河岸边的石头上写满了贺知章的诗作,包括人尽皆知的《回乡偶书》和《咏柳》,可惜现存于世的诗作只有21首。
一代诗人,生于萧山,老于萧山。后人没有忘记他,建了知章公园,供大家缅怀。这里也是周围居民饭后散步的好场所,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商报小记者(凤凰小学)徐梓峰
狂放不羁贺知章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贺知章公园前的两幅石刻,一幅是“吴中四士”,另一幅是“饮中八仙”。唐代有这样一些文人,他们喜欢一起饮酒作诗,贺知章就是其中之一。他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我觉得他是一位狂放不羁的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狂草对唐代书法影响巨大,被世人广为流传。
希望下次能有机会探一探贺知章公园,发现更多他的故事。
商报小记者(外语实验小学)包远豪
诗人兼书法家贺知章
贺知章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书法家,他草书写得非常好,可以与张旭齐名。他还非常喜欢喝酒,说到喝酒,就得说说贺知章的好朋友李白,李白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没有人发现他的才华。贺知章很欣赏李白,读了李白的诗后,他立马说这诗真好,真是谪仙人也。这也是后来李白被称为“李谪仙”的由来,之后贺知章就把李白推荐给了皇帝。
商报小记者(胜利实验学校)张宁晋
贺知章和他的《回乡偶书》
母亲去世后,贺知章37岁入朝为官。生逢盛世,他仕途顺利,个性旷达洒脱,喜欢饮酒作诗,还结交了很多朋友。他与包融、张旭、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称为“饮中八仙”。86岁时,贺知章告老还乡,回到萧山,昔日的亲朋好友都不在了,他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中,真情流露,感慨万千,写下了《回乡偶书》。
商报小记者(金沙湖实验学校)吕璟远
观知章公园有感
贺知章是杭州萧山人,他很孝顺,担母读经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也是一个书法家,草书《孝经》洋洋洒洒,独树一帜。鹤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吴中四士”“饮中八仙”的故事。我想之后读他的诗或许会有更好的体会,我还学习到一定要做一个孝顺的人,多结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商报小记者(卖鱼桥小学文汇校区)宁树声
■投稿
大闸蟹
大闸蟹长得很特别,爸爸说他们老家宁波人叫它“毛蟹”。它的大钳子上长满了棕黑色的长毛,随着水流来回摆动。要是有人想捉它,它就会举起威武的大钳子,舞得虎虎生威,活像一副红缨枪,真担得起“中华绒螯蟹”的威武名号。除了这一对大螯,它还有其他的防身武器,开阔平坦的大脑袋两旁长着尖刺,让人不敢轻易下手。
别看长得凶猛丑陋,大闸蟹的味道别提有多美了。活的大闸蟹长着青绿色的壳,等到煮熟,浑身上下一团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最喜欢吃它的膏,膏放进嘴里,刚入口会有点油,细品起来却有甘甜的滋味。
那怎么区分蟹的公母呢?爸爸告诉我一个小窍门:母蟹穿“平角短裤”,公蟹穿“三角短裤”。“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说的是九月份穿平角短裤的母蟹成熟了,而穿三角短裤的公蟹要再等一个月才成熟。
等到深秋时节,边吃大闸蟹边赏菊,你们说,还有比这更惬意的吗?
求是教育集团浙大二附小 三(3)班 王嘉树
指导老师:马晓智
我们家的“停车场”
爷爷这位老顽童,去年下半年突然对收藏汽车模型上了瘾。我一听到这个消息,便特地跑到滨江爷爷的家,想看看他的汽车“停车场”。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爷爷的书桌上放着一组精致到以假乱真的3层“停车场”,里面有空调、消火栓和监控摄像头等各种装饰;一排书柜里摆放着50多辆“世界名车”;连放杂物的搁板上都停满了铲车、军车和摩托车。书房里的汽车模型的种类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
爷爷得意洋洋地向我介绍起他的宝贝,“这辆是坦克300越野车,后面有备用轮胎”“这辆是日本藤原豆腐店的车,也是我最喜欢的车”“这辆蓝色跑车最神奇之处是在车尾加水后,就可以喷出水雾”……
每次收到车模玩具时,看到盒子上印着“适用年龄,六岁以上”的字样,爷爷都会暗暗发笑。他说:“汽车模型其实是个‘微观世界’,一旦迷上,便会爱不释手。通过收藏,它还让我认识了许多世界名车,也算是玩物增智吧。”
看来,爷爷这个车迷也算是童心未泯,返老还童了。
长江实验小学四(6)班 楼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