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 周佳丽 文/摄
宁波有句老话:“会会七月七,吃吃年夜饭。”年夜饭对于宁波人来说是一种情结,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少不了红膏炝蟹、鳗鲞、海蜇皮子、白切鸡等美味。这些菜品不仅仅体现着宁波人对美食的讲究,更充盈着对来年美好福祉的企盼。
宁波人喜好在“年菜”上讨个好彩头,“鳗”意思是“缸缸满、甏甏满”,寓意着丰衣足食;宁波人情有独钟的红膏炝蟹则是“生意红火,纵横天下,八方招财”的代表;年糕也寓意“年年高升”。
四喜烤麸便是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吉祥菜。记忆中小时候下泡饭的绝佳拍档除了榨菜就属四喜烤麸了。烤麸常见的做法,是搭配上木耳、黄花菜、花生米三样配菜,与烤麸总称为“四喜”,经过大火熬制之后,让汤汁慢慢收入烤麸之中,夹一筷子入口,有糯有脆,鲜香入味。
烤麸寓意着新的一年“呼呼响,富起来”,花生寓意健康长寿;生麸寓意生生富贵;香菇、木耳寓意吉祥如意;而黄花菜则取其黄金为贵之意。
宁波菜博物馆馆长李阳辉说,四喜㸆麸之于宁波人,是一碗熟悉的家常“火工菜”。制作此菜的生麸,事实上不是豆制品,而是将带皮的麦子磨成麦麸面粉,用适量的水调上劲后,在清水中搓揉筛洗,分离出淀粉,留下面筋,发酵蒸熟后,成为海绵状植物蛋白制品,称之为生麸,据说是南朝梁武帝时期所创。“老底子宁波人习惯用手把烤麸掰碎了,还有一种实心的烤麸更是地道。”
事实上,宁波话中的“烤”,也并非烧烤的“烤”,实际的字应该是“㸆”,集合煮炸炒焖多种烹饪方式。家喻户晓的宁波美食“烤菜年糕”用的也是这个“㸆”。
去年年初,宁波菜博物馆在南塘老街正式开馆,这也是继杭帮菜博物馆后,浙江省第二家地方菜系博物馆,馆内除了逼真的菜品模型,还通过650多件饮食主题藏品为广大市民游客讲述“舌尖上的宁波”。馆长李阳辉本身是宁波象山人,厨师出身的他,目前是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通过器物、文字、图片、模型、视频等展示,重现宁波美食在宁波大地萌芽、发展、昌明之进程,体现其发展脉络及风格特征。”李阳辉说,这也是宁波城市对外宣传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具有标杆意义的城市文化示范窗口。
李阳辉介绍,宁波菜在制作菜肴过程中,注重原料本味的保持及发挥,朴实无华,味鲜重咸,常尝其味,不觉厌腻,故有“下饭”之昵称。传统的“鲜咸合一”这一配菜方法,至今尚被广用和发展,常将鲜活原料与海货干制品,或腌制原料配在一起再行烹调,由此产生的滋味独特的复合味,鲜美非常,无以逾此。
而烧菜俗谓之“㸆”,讲究火候运用,浓厚入味,色重芡亮,四喜烤麸便是典型代表之一。
如今在杭州,偶然看到菜单上的四喜烤麸我都会试上一试,虽然品不出来这菜到底正不正宗,但每每吃到都会想起吃年夜饭那晚奶奶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如果说红膏炝蟹是“塞饭榔头”,那么烤麸对于宁波人,则算是一道滋味悠长的“长下饭”。收尽汤汁的四喜烤麸里,藏着阿拉宁波人的温情。
制作方法
原料:生麸、花生米、木耳、黄花菜
制法:1、生麸手撕掰碎,再放入冷水锅中煮沸,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再挤干水分;另外,木耳、黄花菜、花生米泡发、摘洗备用。
2、锅烧热后,倒入菜籽油,待七成油温时,投入挤干水分的生麸炸至酥脆发硬时,捞出滤油。锅内留少许底油,分别放入生麸、花生米、木耳、黄花菜、茴香、桂皮、八角等翻炒,加黄酒、酱油、白糖、水,烧开后,焖煮45分钟左右,然后旺火收汁,淋少许芝麻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