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到六年级 期末作文题该怎么写

听听这三位语文老师的分析与建议

2022-01-19

商报记者 夏莹 徐敏月

“双减”后的第一场期末考,家长们关注度很高。

尤其是小学四到六年级的语文作文题,家长们发现,“明明是小学作文题,看起来却像高考作文。”“社会新闻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各科考试内容范畴。”

作文题真的难了吗?今年的作文命题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昨天,商报记者和杭城三位资深语文老师聊了聊。

家长不必太过焦虑

“天宫课堂”“双减”“杭州亚运会”“新冠毒妖”“新年礼物”“年度关键词”……细数各区四到六年级的作文题关键词,大多与社会时事相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期末的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在采访中,三位语文老师表达了一致的观点。

从命题来看,教龄29年的饮马井巷小学语文老师徐岚认为真正考到了本学期要点,上城区六年级作文题中,明确要求写出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这学期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个,很能考察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再看今年拱墅区的期末作文题,也有着学生熟悉的单元作文的影子。大关中学附属小学年级组长黄丽萍老师分析,五年级的期末考题是写新年礼物,她想到的是五年级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只不过题目多了个“从不同方面把礼物介绍清楚”的要求而已;六年级第三单元习作是“____,让生活更美好”,这个空格可以是爱、温暖、微笑等等,而这些关键词,同样可以成为本次六年级期末作文的写作主题。

“家长们不用太焦虑。”长青小学语文老师李秀群说,长远来看,要求学生更加关注时事、关注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大趋势。

“双减”后的语文课,更注重和生活联结

作文题型的变革,其实是在顺应时代发展和教材的变革。

李秀群以家长们小时候的教材举例,“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有趣的事”……要求和目标都很宽泛。而现在的作文,会更好地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语言能力训练点,更注重和生活联结,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寻找素材。

比如作文题“你怎么劝说爸爸减肥”“如何对防疫工作者表达你的感激之情”,提供一个情境或场景,让孩子们更有读者意识,让题目变得更有趣,也体现出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实际交流。

在这样的导向之下,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我们在教学中会侧重教会学生怎样选材,怎样组织自己的素材,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开放。更多时间用于组织孩子们围绕主题进行交流讨论,给他们机会互相交流素材、作文思维导图,而不再是老师的满堂灌。”因此,很多时事话题在日常教学中就已经融入到教学中,比如“天宫课堂”、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

徐岚说,“双减”后,孩子们真正从复杂繁重的抄抄写写中解脱出来了,大量大段的背诵也基本上见不到了。课堂更聚焦阅读策略的指导,习作方法的指导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些能力,也是孩子们成人以后所要用到的语文能力。现在学的是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文中学到的语言,要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做到学以致用。

锻炼审题能力,让写作更“万能”

黄丽萍对近三年拱墅区期末考作文题研究后发现,命题是贴近生活、强调语言表达和生活运用的。

而这样的命题给老师和学生释放了信号——平时把单元习作落实好,期末回归教学本身。

很多人到了期末不晓得作文该怎么做准备,教了19年小学语文的黄丽萍有个建议,期末至少要安排一次练笔。怎么练?她的方式是,35分钟内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篇作文,为的是锻炼审题能力。

在她看来,这项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写作时更加“万能”:不管题目变成什么样,都能变成自己会写的。打个比方,这次拱墅区五年级的作文题里,明确了要“从不同方面把礼物介绍清楚”;六年级的作文题里要求“从不同方面或不同的事例写清楚理由”。黄丽萍说,平时的单元习作中,老师习惯为了让学生写具体而只要求写一个事例,期末考时如果忽略了题干中的“不同方面”,一味地套用平时习作,那也就意味着与高分无缘了。

徐岚也很认同对审题能力的加强,“上城区六年级作文题围绕‘zhì’展开写作,对这个字的理解就必须要到位。家长们那个年代套题、背作文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