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凌
近日,30名刑满释放人员前往许昌胖东来时代广场参与面试,受到广泛关注。胖东来方面现场宣布,30人均被录取。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现场还表示:“你们已经为过去的事情付出了代价,不用觉得低人一等,好好干。”此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部分网友担心商场聘用刑满释放人员存在潜在风险,更多网友则为胖东来的包容点赞。
常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在现实生活中,作为重启人生的第一把钥匙,刑满释放人员想要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却并不容易。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38条规定,“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但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00条也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这一制度设计,初衷是让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相关身份经历有所了解,但实践中,企业往往会变相将刑满释放人员拒之门外,比如要求应聘者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等。客观因素限制叠加社会环境歧视、主观自卑心理,造成了刑满释放人员面临求职难度大、边缘就业严重、工作稳定性不足、劳动保障较差等现实困境。
我国每年有几十万刑满释放人员重返社会,但再就业的困境、不稳定的收入,却有可能让他们踏上再犯罪的道路。《罪犯矫正学概论》一书中有数据显示,在重新犯罪的人员当中,因为释放后无法就业的占到60%以上。从这个角度理解,解决好刑满释放人员再就业问题,不仅事关个人家庭的生计,也事关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而胖东来大胆录用刑满释放人员,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一个崭新的社会身份,更是为他们提供一次重新与社会连接的机会。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申公豹有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对于刑满释放人员来说,如何消除人们心中的成见,更不是一件易事,不仅需要个人奋斗,更需要全社会的包容与支持。在过去,推动刑满释放人员重返社会,主要依靠政府主导,而此次胖东来这样的民营企业,能够主动摒弃成见,并将这一话题引入公众视野,不啻为一次“示范之举”。期待这30名入职胖东来的刑满释放人员能够在新岗位上好好表现,为更多“回头浪子”树立榜样,而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放下心中的成见,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