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滨江区块:

执“数字”之笔,绘开放新篇

2025-09-25

记者 蔡杨洋 通讯员 王仪

钱塘江潮连海平,自贸之潮逐浪高。

今年,是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以下简称“滨江区块”)设立五周年。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国数谷”、数据资产改革引领全国、集成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多年来,滨江区块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特色产业优势,聚焦数字自贸持续开展首创性、集成式制度创新改革,大力推广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和数字变革策源地。

今年6月,滨江区块发布《杭州高新区(滨江)建设数字自贸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这是该区块在数字贸易领域持续探索和创新的重要举措,也将为推进全球数贸港核心区建设提供关键支撑,为开放强省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心怀“数字自贸”的星辰大海,锚定“先行示范”的初心使命,滨江区块执“数字”之笔,书写新时代具有示范意义的开放新篇。

聚焦数据贸易,推动数据要素改革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正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滨江区块作为“中国数谷”核心区,通过构建“三数一链”框架体系、探索“改革沙盒”监管模式、培育数据产业生态、破解数据跨境流动难题等一系列创新实践,在数据要素和数据跨境有序流动领域探索出具有“滨江特色”的改革新路径。

滨江区块紧扣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瓶颈,创新提出并持续完善“三数一链”框架体系,致力于打造数据可信流通的基础设施。这一体系将数据交易场所、数据发票、数联网和区块链跨链互认机制有机组合,着力解决数据流通中的信任、安全和效率问题。截至目前,已有超120家数商企业接入“三数一链”,覆盖金融、农业、教育等领域,分布全国10个省份。

在今年5月举办的“2025中国数谷·西湖论剑”大会上,“三数一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杭州试点任务阶段性成果发布。其中,“中国数谷·数联互通开源共创平台”作为核心载体,已支撑农业、消费等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并加速推进教育、医疗等新兴领域布局;《“三数一链”数据枢纽测试规范》等两项标准规范,则为跨行业数据流通奠定技术基石。这一系列成果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数谷”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迈出关键一步。

在应用落地方面,今年8月,由杭州高新科创集团牵头的“海洋资源环境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成为浙江省该方向唯一入选项目。该项目借助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构建起一个安全可控的海洋数据共享平台,在实现水温、洋流、潮汐等海洋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前提下,有效促进数据价值释放。此次入选国家级试点,标志着“中国数谷”在数据要素流通新模式探索上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的深化,离不开制度创新的保驾护航。面对数据领域规则建设滞后于技术发展的现实挑战,滨江区块率先探索“改革沙盒”机制,发布试点方案,先后吸引两批共46家企业加入实践,并揭牌成立“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流通合规中心及“中国数谷”数据要素合规委员会,破解数据要素“规则建设难”问题。

在数据跨境这一前沿领域,“滨江方案”同样亮点纷呈:全省首个省级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揭牌,已为连连科技等众多企业提供超30家次服务;深度参与制定全省首个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跨境“负面清单”,聚焦电商和清结算领域,明确8类场景、134项数据管控要求,为全国首创数据出境精细化合规清单。

产业的集聚与生态的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滨江区块出台《关于促进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加速数据产业集聚,并上线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知识产权特色生态服务。此外,该区块还成立数据要素联合创新中心、数据基础设施评测中心,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速数据产业集聚。

滨江区块不仅为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且为全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聚焦平台升级,优化数字贸易新生态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轻点鼠标或滑动屏幕就能订购海外商品、获取数字服务,正是数字贸易融入日常生活的生动缩影。在便捷体验的背后,是数字贸易生态的持续优化。

滨江区块依托数字服务、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中医药等多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打造产业创新的强大引擎——

首创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发行全国首单包含数据知识产权要素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和全国首单包含游戏动漫版权的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突破百亿元大关。

推动文化“新三样”高质量出海,上线“版钉”版权登记保护、METai视听译制等数字文化平台,成立网络文学“一带一路”海外传播翻译基地,13部作品入藏大英图书馆等5个国外文化场馆,推进数字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打造医疗领域国际合作枢纽,持续完善国际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招收外籍留学生超1500人,稳步推进新西兰、白俄罗斯、南非3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浙医二院经血管植入器械研究院与滨江区块医疗器械企业研发的二尖瓣介入治疗器械成为国内首款通过欧盟医疗器械法规认证产品,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全球超声医学领域首个跨国协作平台——国际超声医学联盟(IUMAC)落地浙二医院滨江院区,打造超声医学领域的“世界枢纽”。

……

高能级平台正有效集聚资源,推动高端服务业“走出去”,为全球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企业的卓越表现是区域生态活力的最佳印证。滨江区块企业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数智质量”质量管理模式获得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实现浙江省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海康威视作为一家专注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以视频技术为起点,逐步构建和完善以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物联技术体系,为千行百业提供安防和场景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其产品和服务已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7月,海康威视在海关智能平台上线了“智能审单”功能,将单票跨境包裹的审核时间从原来的10至30分钟大幅缩短至3分钟以内,效率提升3到10倍。这种智能化应用不仅减少了普通消费者等待包裹清关的时间,更帮助跨境商家加快了库存周转,降低了运营成本,推动了整个跨境贸易产业的效能提升。

一直以来,杭州片区将打造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作为重要任务,更是提出要打造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第一区和全球跨境支付结算中心。滨江区块企业PingPong凭借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卓越表现和坚定的合规理念,荣获《国际银行家》杂志2025年度“亚洲最佳跨境支付公司”大奖,成为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跨境支付企业。截至目前,PingPong已在中国、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全球主要市场完成合规布局,持有超过60项全球支付牌照与许可,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贸易提供了安全、高效、合规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

数字贸易的演进方兴未艾,人工智能、Web3.0等新技术正带来新的变革浪潮。可以预见,随着数字贸易生态的持续完善,滨江区块将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聚焦为企服务,提升对外开放营商环境

今年,滨江区块企业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过ISO 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认证,获颁国内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行业首张ISO 37301证书。

该领域首张证书的取得,是企业在滨江政策支持、服务优化等“组合拳”下重视认证工作、深耕合规管理的成果。滨江区块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堵点、卡点,率先推出一批制度型开放成果,在跨境通关、资质互认、数据流通等关键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

优化营商环境需从细微处着手,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滨江区块打通国际专业资质互认通道,上线全国首个“3C”免办及特殊用途进口产品延期备案系统,累计为企业节省认证、通关等费用超6.8亿元;上线全省首个线上全流程“口岸签证平台”并着力向全国推广,目前已累计办理198名外籍人员入境,相关工作获央视CGTN新闻专栏连续报道;探索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试点,新增31项国际职业资格比照目录,已使152人受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人才支撑。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规则与标准提出了新要求。滨江区块试点数字贸易体系新标准,落地全国首个数字零售电子商务标准化试点,为全国数字零售电子商务服务业标准化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近期,滨江区块还开启了数据权属登记一窗受理处,同步推出数据知识产权和数据产权权属登记协同办理业务,标志着数据权属登记进入“一窗时代”。未来,滨江区块还将积极探索以单一数据权属登记证明整合多种凭证的可能性,推动实现更高效、集中的管理模式。

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滨江区块着力优化跨境业务全链条效能。全国首创的外籍跨境电商人才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人才认定、签证服务、需求对接三大功能,实现“线上办”“一站式”,已为外籍人才办理相关业务113人次,外籍人才认定用时缩短70%,最快仅需一个月,该机制已成功入选全省重大改革典型案例。同时,该区块积极打造“滨扬海外”企业出海服务联盟品牌,已在海外建立服务站点30个,服务企业70余家,并成功邀请泰国BTS集团等头部企业来滨洽谈合作,获得了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企业的肯定。探索推进电子票据国际应用eSignGlobal跨境签署平台建设,服务3000多家中资企业,提升外贸业务综合效率85%以上,降低经济成本75%以上。

聚焦货物通关便利,滨江区块创新开发海关“云查检”监管模式,首创“零担保”引进高价值展品,落地中新“一次申报、同步录入”通关模式,促进高新企业供应链降本提质,全面提升企业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

从通关便利化到数据要素化,从人才国际化到知识产权标准化,从企业合规化到服务全球化……滨江区块正以一个个具体的“小突破”,汇聚成推动区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