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

“助企陪跑员”入企了解企业诉求

走访干部入户交流
文/金婷婷 茅燊杰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萧山区于2017年启动“民情双访”工作,依托“周二走访日+周三访谈夜”,推动干部下沉一线解民忧、纾民困,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服务新气象。
走过八年历程,伴随萧山从县域加速迈向大都市区,面临更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和多元的社会治理格局,“民情双访”机制也实现了从广泛覆盖向精准聚焦、深度解难的迭代升级。
去年以来,萧山持续深化“民呼我为”,开展“网格走亲、党群融心”,聚焦打造熟人社会、解决急难愁盼、培养锻炼干部、坚持常态长效四大目标,启动新一轮“民情双访”,累计走访村(居)民67.4万余户次,流转处置问题事项10593个。迭代后的“民情双访”不仅着力于个案难题的“深度化解”,更注重推动问题解决从“一件事”向“一类事”跃升,实现治理效能的系统性提升。
坚持“走进去都是办法”
通过走进家门、叩开心门,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位于萧山南部的进化镇区域大、人口多,为解决信访矛盾多、违法建设频、可用土地少、要素制约大等四大突出矛盾,该镇创新推出“进门化访”双闭环矛盾调处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镇村社干部、社会力量“握指成拳”的聚合作用,推动治理触角延伸到辖区每个末梢,一个“小而美”的新农村示范区正在进化镇孕育成形。今年以来,该镇累计收集意见建议675条,办结销号573条,问题解决率达84.9%,信访事项总量降低近30%。
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加速与群众诉求日益多元,新一轮的“民情双访”更聚焦重点工作推动集中攻坚、聚焦重点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环境推动全流程提效的“三聚焦三推动”,立足“多到矛盾多的地方、多到困难多的项目、多到骂声多的群体”的“三个多到”走访导向,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在机制创新上,萧山锚定“三个下降10%以上”信访目标,开展固定日接访活动,由镇街统筹安排村社书记、联村干部、下沉干部在村社固定地点进行接访,重点结合全区十大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一线走访,落实“一户一档”、领导包案、复盘溯源等机制,推动积案化解。对久拖未决的事项启动“双查三建议”,通过政策完善、司法衔接等方式推动化解。同时,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议事、民情圆桌会等活动,激励群众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加快构建新“熟人社会”。
在走访队伍建设上,萧山围绕日常感情联络、政策路线宣讲、中心工作解读、矛盾纠纷调解、实际问题解决、队伍建设提升六大内容,组建“网格走亲小分队”,并在原有下沉干部的基础上,选派专业型干部充实调研走访队伍。针对年轻干部,实行“导师帮带、一线帮带”制度,在一线实战中历练年轻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在定向服务访企业方面,萧山通过清单式领办问题、常态化联系走访、组团式下沉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聚焦新势力、内生裂变等五大类企业,搭建“区助企服务专班+助企陪跑员+助企帮帮团”三级联动机制,全要素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民情双访”的迭代,萧山各镇街以“民情双访”为桥梁,在机关和村社干部队伍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青年向往之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城市基层治理等方面,频频亮出“自选动作”——盈丰街道创新推行“青年三访”机制,打造青年服务新阵地,发动和引导广大青年扎根社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等工作;闻堰街道创新构建“烦恼指数”,通过常态化问题收集、数字化指数分析、精准化闭环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累计解决问题590个,惠及企业316家,推动问题化解提速增效。
如今,区镇机关和村社干部持续深入企业车间、村民家里、社区网格,倾听群众心声,破解急难愁盼问题,将一份份“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聚焦“从一件事到一类事”
秉持有解思维、系统思维,推动问题高效办理
当然,“民情双访”不是单向的访问。回顾过去几年“民情双访”工作,萧山从领导干部到机关党员、村社干部,跑遍基层企业、社区的角角落落,汇集了各类基层自下而上的治理和服务大数据。
“民情日记”越来越厚,基层的变化也越来越大。萧山区敏锐地认识到,解决群众和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不能止步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个案处置,而是要树立有解思维,着力构建一类事长效闭环解决机制,切实提升源头治理效能。
此前,萧山区人社局通过“民情双访”发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存在政策知晓率低、参保覆盖率低、缴费档次低的“三低”难题。为推进一类事解决机制,萧山区人社局建立了1.2万适保人群动态台账,借助数据模型分析定制2大类79小类《参保建议书》,研发的全省首个城乡居保养老待遇测算小程序更成为收益测算的“智能引擎”,帮助群众算明白账,有效推动适保人群积极参保、主动提档、应补尽补。截至目前,全区适保人群参保率达到87.02%,人均缴费水平已提高至3200.18元/年。
在激活经济发展动能方面,从一件事到一类事的有解思维同样引领着系统性破题。
萧山区市场监管局作为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市场主体的部门,创新建立“一封信前置沟通、一问卷精准把脉、一工单闭环管理”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推动走访工作从经验型向标准型升级,让企业发展“市事无忧”。目前,组建的8支助企服务队已系统梳理254个企业标签,帮助企业厘清家底,量身定制发展路径。
萧山区经信局结合“定向专访+助企赋能”模式深入企业开展走访,创新出台“1+5”内生裂变政策体系,包括1个总纲文件和用地保障、资金保障、评价体系、工业用地储备出让、跨平台镇街发展数据共享等5个方面政策细则。在该模式驱动下,成功推动兆丰机电从传统汽车零部件裂变出滚珠丝杠项目、华澜微从存储芯片延链拓展至硬盘智造等6项标杆成果落地。
截至目前,萧山推动一件事向一类事延伸80余件。如产业社区治理新模式解决了产业园区缺少增值化服务保障的问题,“人才租赁补贴”应用系统解决了来萧人才申领购租房补贴“线下多次跑”的问题等,真正实现了以长远之策解决基层“燃眉之急”。
有解思维引领下的一件事向一类事转化,正深刻重塑萧山治理格局。随着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成功转化,“民情双访”机制正不断夯实着基层治理的根基,为“城乡融合·大区善治”注入澎湃而持久的制度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