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这片世外桃源 征服了挑剔的我

2025-09-16

2024年东方白鹳再次造访西溪湿地。 向生宝 摄

记者 华炜 西湖微融圈 姚可侃 李丹芳

我是一只东方白鹳,红腿如朱漆,白羽似初雪。因为我和同伴们数量稀少,因此大家也叫我们“鸟界国宝”。

每年秋风吹起时,我便会跟着雁群的影子向南迁徙。曾以为江南水乡只是迁徙路上的一站,直到我遇见了西溪湿地——这片让我美到心醉的江南秘境。

2019年冬天,那是我第一次落脚西溪。长途飞行让我疲惫不堪,直到看见莲花滩那片开阔的水域,我才敢收拢翅膀。水很清,能看见水中摇曳的水草和穿梭的小鱼,我试探着低下头啄食,竟没有一丝人为的惊扰。远处的芦苇荡里,几只白鹭正悠闲地踱步,见了我也不慌张,只是偏头看了看便继续梳理羽毛。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片湿地为了迎接我们这些“远方来客”,已经悄悄做了很多改变。为了给我们营造合适的觅食环境,工作人员特意清理了过密的植被,增加了浅滩面积、营造了大水面,还在水域中央建了几个小小的安全岛。初次与西溪湿地的相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在闹市中,竟能有如此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2024年冬,我在迁徙途中低头一瞥,熟悉的莲花滩又出现在了眼前。

水边的芦苇比以前更茂密了,风一吹,沙沙的声响像是在欢迎我的归来。没有过多犹豫,我再次来到西溪湿地,重温五年前的美妙经历。

在对西溪湿地多了几分熟悉之后,这一次,我更加细致地打量着周遭的一切——湿地有一些“会发光的眼睛”,原来那是人类安装的监测设备,但这些设备从未打扰过我们的生活,只是默默地守护着我们;我还看到好多来给我拍照的人,大家似乎都很有默契,离我们远远的,没有人会靠近打扰,让我特别有安全感……

其实,我是一只很挑剔的鸟,对栖息地的要求极为苛刻——水质优良、食物充足,有安全的休憩与觅食空间,不受人为干扰。湿地老居民白鹭告诉我,二三十年前的这里,曾经是臭气熏天的黑水塘,我真的无法想象,人们是用怎样的决心和智慧,才能让我看到如今曲水清幽、野趣横生的美景。

对了,最近好多人说起,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即将在杭州召开,虽然我不太明白人类会讨论些什么,但我知道,这是人类为了保护我们、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我很期待今后在天空翱翔时,所到之处都能变得更加美好。

待秋风再起时,我一定会告诉同行南迁的鸟儿们,一定要到西溪湿地看一看,那儿的风很柔、水很清、景很美、人很善……

【守护者说】

刘想,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与湿地相伴已有20余年。

2018年,西溪湿地启动莲花滩修复提升工程。改造之初,刘想就憋着一股子劲:“湿地里没有‘明星’鸟儿肯定说不过去,我就不信搞不来。”

推倒塘基,营造开阔水面,在大水面中间核心区域营造鸟类安全岛,一系列的举措,让莲花滩成为鸟儿们的天堂。2019年冬天,东方白鹳首次被拍到在西溪湿地现身。2022年,西溪湿地对莲花滩区域进行了“精修提升”,通过微地形改造、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优化等举措,满足了各类水鸟的栖息需求。2024年7月,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水雉在莲花滩产下4枚金蛋。2024年12月,东方白鹳在莲花滩重现。同年,西溪湿地莲花滩修复提升工程入选了浙江省第一批湿地生态修复优秀案例,西溪湿地的鸟类种群,从开园前的69种,增至现今的224种。

“以前总想‘替鸟设计’,现在学会用鸟的眼睛看世界。”刘想很是自豪,“鸟儿们用翅膀投票,证明我们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