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庄郑悦 吴静
近日,e签宝旗下国际化品牌eSignGlobal传来新动向:位于新加坡、中国香港及德国法兰克福的三大数据中心,全面进入稳定运行阶段。这标志着e签宝的全球化步伐迈出坚实一步。
时光回到2002年底。在杭州金成花园的民房过道里,何一兵所在的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谷科技)6人团队,写下中国第一行商用电子签名代码,这就是e签宝品牌的起点。那时的何一兵没有想到,就是这一行代码,改变了数万家企业的签章习惯。
何一兵是e签宝的董事长,今年是他创业的第23个年头。何一兵早年曾跟马云一起创办过“中国黄页”,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的一名“老兵”。
“AI给我们的冲动,感觉就像当年和马云一起做“中国黄页”的时候一样。AI创业有非常大的空间,未来会诞生大量超级个体,是挑战更是机会,电子签章这个行业,第3个10年才刚刚开始!”何一兵兴致勃勃地说。
从0到1,过道里敲出“第一行代码”
创业的念头,源于政务服务的实际痛点。何一兵发现政府在对企业进行年检时涉及大量纸质材料申报,办事手续繁复,工作效率低下,文件签署严重受限。“别人只看到麻烦,但我们看到了痛点,痛点就是商机。”基于解决痛点的初衷,何一兵带着团队走进了浙江省工商局,提出了网上年检、电子化提交的系统方案。
从玉玺到签字盖章,章是中国信任体系的载体。e签宝做的就是把物理的公章数字化。想法简单,实现却不容易,直到2004年8月,天谷科技才拿下首笔大单——签约浙江省工商局,成为其网上年检指定电子签章服务商,浙江也因此成了全国首个实现网上工商年检的省份。
e签宝的成功离不开核心团队的默契配合。创始人何一兵是连续创业者,中国互联网“骨灰级”人物。
与何一兵并肩作战的还有两位关键人物。联合创始人金宏洲是阿里巴巴早期员工,出身于赫赫有名的“中供铁军”,深谙To B市场打法。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程亮,则是CA(数字证书)技术专家,是国内最早一批深耕电子签名底层技术的工程师之一。3人默契配合,才让e签宝从杭州金城花园的那条过道,一步步走向全球舞台。
“从诞生第一天起,e签宝就不是项目公司,而是扎根电子签名的产品公司,”何一兵表示,“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将3000年的用印习惯与密码学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结合,解决无纸化办公难题。因为无论合同起草、签署、执行,最后都要盖章。章电子化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从软件到SaaS,e签宝2.0不卖软件卖服务
2013年前后,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行业变革的兴奋与焦虑并存。彼时,拥有10余人的e签宝团队虽年盈利数百万元,但面对市场碎片化、规模瓶颈等挑战,何一兵自问:“行业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此时,e签宝聚焦政府和大企业的项目开发,虽然现金流稳定,但传统软件销售模式难以突破场景限制。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向“随时随地在线办公”转变,电子签章作为高频刚需应用场景迅速扩展。何一兵与团队果断决策:将公司账面现金全部投入研发,停掉分红与高管奖金,组建“隔离”技术团队专注平台开发。这一系列看似“疯狂”的举措,为转型奠定了基础。
2014年6月,e签宝电子签名SaaS平台上线,标志着行业进入2.0时代。平台彻底颠覆传统软件销售模式,将密钥迁移至云端,实现认证后随时随地签署;服务模式从“一次性售卖系统”转向“按次收费”(单次签名2元),大幅降低用户使用门槛。随后,阿里巴巴等首批互联网种子用户快速接入,业务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做得早,不一定走得远。从软件到SaaS,我们快速抓到了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这两个风口,以技术适配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前12年,e签宝平台累计电子签名不到100万次,转型的当年就突破了100万次,以后每年加一个零,2016年实现1000万次,2017年跃升至1亿次。现在,e签宝平台日均签署量超3000万次。”在何一兵看来,这一次转型掐准了时代脉搏,是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
这一战略转型不仅体现在业务增长,更延伸至社会责任。何一兵至今记得2014年和做公益的朋友一起去河北省张北县种树的情景,刨坑、种树、填土、浇水,一连串忙活下来,好不容易才栽下一棵苗。回程路上,他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扶着车直喘气。他笑着对朋友说:“看来这亲手种树做公益,我是真吃不消了。不过啊,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家少砍树。”
他说的“自己的方式”,就是把e签宝做大,让人们无纸化办公。2015年至2021年,e签宝保持“一年一轮融资”的高节奏,累计获得蚂蚁金服、深创投、红杉中国、IDG资本、GGV纪源资本等知名机构的多轮投资,总融资额超30亿元。
他当年的“诺言”也得到了回应——杭州天堂软件园D座21楼的电子大屏上,数据实时跳动着:截至2025年8月25日,平台电子签章次数达280多亿次,累计节约用纸144亿张,减少碳排放115万吨以上……何一兵坚持以实际行动诠释“科技向善”的企业价值。
从杭州到全球,“SaaS+AI”赋能千行百业
2024年10月,经严格审核,e签宝获批工信部颁发的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CA牌照),完成从RA(数字证书注册中心)机构到CA机构的转变,以全新姿态进入“AI时代”。
这一年,AI大模型热潮席卷,“杭州六小龙”一夜爆火,应用场景与日俱增。其实,早在2019年,e签宝就敏锐洞察到这一趋势,率先提出“AI+战略”,并投入3亿元研发AI合同技术。2024年10月,e签宝第三届用户生态峰会上,发布了行业首个合同大模型,集成合同版面分析、智能摘要、信息提取、风险条款识别等功能,实现智能拟定、审查、存证全流程自动化。2025年4月,在GITEX ASIA大会上,e签宝智能合同Agent在新加坡全球首发,实现了电子合同从“工具服务”到“认知服务”的颠覆性跨越。智能合同Agent让AI技术真正走进千行百业,让5000万中小企业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与大企业平等对话。
面对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凭借技术优势入局,何一兵保持开放态度:“市场需要更多参与者共同推动。大厂有技术优势,但像e签宝这样的垂直企业,专业能力是加分项,这需要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积累。大厂做普适,而我们能做得更深、更精。”
当国内同行深陷价格战,稳居行业第一的e签宝,已将战略重心转向全球市场。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子签名市场规模为86.5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2384.2亿美元,但高达80%的市场份额仍被美资企业垄断。
这意味着机会。“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电子签名的法律体系和技术标准完全不同,中国出海企业面临数据主权与合规风险。中国出海企业每年要签署超3000万份跨境电子合同,目前主要依赖美国电子签名系统DocuSign,这是我们的机会。”
“电子签名不仅是简单的技术工具,更是数字时代国家经济主权的延伸。”因此,公司自2019年启动全球化战略布局,2021年在中国香港设立国际总部eSignGlobal。目前,公司已建成香港、法兰克福和新加坡三大数据中心,立志建设全球电子签名体系。
“让签署更便捷,让信任更简单!我们的愿景是,‘让全球1/4的人用e签宝签合同’。”面向未来,何一兵信心满满,他说:“稳定的战略,不变的初心,加上e签宝过去10年的积淀,SaaS+AI,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