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满城乡 山水蕴“共富”

市建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速绘就“村美人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25-08-15

临安区太湖源镇。

桐庐县富春江镇石舍村。

余杭“碳觅竹意·创艺未来”县域风貌区。

东沙湖绿道。

记者 王昭奕 通讯员 杭建宣 文

市建委供图

绿水逶迤,青山葱茏,杭州城乡在“美”与“富”之间,正逐渐画上等号。

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迸发出的巨大能量——

在这里,138个传统村落用“复原化”留住乡愁与文脉,用“产业化”激活潜力与空间,走出了乡土建筑有效保护、历史文化持续传承、村民百姓切实增收的新路子;5000公里绿道串联山水人文、引入复合业态,城乡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端得上‘金饭碗’”;114个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开启“富裕富足、数智高效、和美共生”的幸福生活;18条省级共富风貌游线集聚青山绿水、辅以艺术文化,打开了文旅产业反哺乡村的新通道……

二十载大道如砥。杭州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城乡建设的重要位置,铺开了一幅“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将“美丽现象”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美丽经济”。

“我们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农房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美丽城镇建设、绿道建设等一系列抓手,实现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共富途径不断拓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单个“盆景”到全域“风景”,从“生态资本”到“富民资本”,杭州将守护绿水青山与拓宽富民之路紧紧结合,以高质量村镇建设激活全面乡村振兴强引擎。

“新居”映“古韵”,白墙黛瓦可居可赏

从“住有所居”的民生基础,到“居有所安”的价值追求,在杭州山水之间,农房早已不只是村民安居的家园,它们本身已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更逐渐化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一直以来,杭州始终以百姓选“称心房”、建“放心房”、住“顺心房”、有“致富房”的“四房”理念为引领,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推动农房建设。

建设农房,既要最大程度呈现乡村风貌有机统一的杭派风韵,各村落又要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因此,市建委积极推广“图集+服务”模式,免费向农户提供农房通用图集,针对农户个性化建房需求提供全过程设计服务,推进绿色健康、安全可靠、低碳节能、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建设。

目前,杭州共向农户提供多种风貌与功能兼备的农房图集1000余套。这些图集充分体现杭派民居“温婉内敛、白墙黛瓦”的特征,对“人字线、硬山顶、小青瓦”等传统构件进行现代风格传译。

“我们结合杭州‘七山一水二分田’及浙北浙西总体区域风貌特征,编制了丘陵风貌的野趣山居型、枕山近水的富春山水型、圩岸延展的湿地水乡型和阔野千里的诗意田园型等特色民居图集。”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农户有需求的情况下,设计师团队还可以提供“一对一”图纸修改服务,让设计方案更符合建房实际。

最是美景藏不住。在农房建设全过程服务的“精雕细琢”下,一个又一个白墙黛瓦、水墨如画的杭派民居火爆“出圈”。

富阳区渌渚镇阆坞村的村民住上了满意的房子。

渌渚多山、多水。在整村搬迁后,进行农房集聚建设时,阆坞村充分结合风貌特色和村民意见,选择了“以粉黛色、人字线”为房屋肌理的方案,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分房、统一管理”模式,有效保证了农房建设安全和风貌统一。

在建设品质农房的基础上,还要从更多细节层面考虑规范村庄设计。

今年,杭州出台了《杭州市村庄设计导则(试行)》,为村镇建设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的技术指引。该《导则》立足杭州“丘陵山居、富春山水、湿地水乡、诗意田园”四类地貌特征,针对改造提升类、传统保护类、新建集聚类三类村庄实施差异化指导。其中,改造提升类宜注重功能完善与风貌协调,采用渐进式更新的改造模式;传统保护类宜注重原真性与整体性,严格保护好历史街巷、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新建集聚类则要注重总体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全域美,更要“共同富”。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村镇建设永恒的课题。杭州已有不少传统村落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

近年来,市建委秉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古村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的理念,创新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机制,积极激发传统村落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8个村庄列入国家和省、市传统村落名单,建德市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杭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关做法列入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

在建德东南的山水之间,有着一座古老的村庄——新叶村,200多幢明清建筑保存完善,使得这里被誉为“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中国乡土建筑的典范”。“保护”与“活态”在这里完美衔接,新叶村创新实施了“村落+农业”“村落+非遗”“村落+研学”等一系列活化模式,盘活古村资源,实现村民增收。

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以打造“中国百匠艺术村”为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文旅业态。如今,深澳村已汇聚木龙香坊、冷暖车间等80余家新业态,直接带动百余个就业岗位。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42万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民宿入住率90%,户均年增收近5万元。

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村民富起来,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已在杭州大地徐徐展开。

“绿水”绕“人家”,因地制宜精准治污

流水潺潺、绿荫如盖,蜿蜒的游步道边还设置了一些长条座椅,看起来是生态公园,其实是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各类植被正茂盛地生长,看起来是人工湿地,其实是萧山区义桥镇富春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

这些遍布乡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掩映在青山绿水中,与焕然一新的美丽农房相得益彰,共同印证了杭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扎实成果。

近年来,杭州围绕“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八字方针,聚焦处理设施覆盖率、出水水质达标率强基增效双提标目标,持续推进杭州农污治理工作提质增效。而随着农污治理工作不断深化,当前重点已从“建设”迈向“运维”。

西湖区桑园地村年利用水肥资源达4.7万吨、污泥还林1.6吨,降低农污终端负荷率24.8%,节省运行电费约20%;建德市三都镇镇头村的农污终端处理规模在60吨/天,将污水分级处理后用于终端周边的茶园、果园和绿化等,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建德市大同镇郎家村将原有5个规模较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合并提升至郎家3号终端站点,扩容后处理规模由20吨/天提升至120吨/天;淳安县富文乡通过增设氧化塘、回用水池、灌溉设备等,在丰水期储存终端出水,缺水时调蓄灌溉周边农田、菜地,年减少污水排放量20万吨,节约自来水约10万吨……

这些成效得益于终端常态化运维管理的长效保障。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小、松、散”的管理痛点,杭州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深化数智赋能,加快构建精细化运维管理体系。

据悉,建德市构建了政府、乡镇(街道)、行政村、农户、第三方运维单位“五位一体”的运维管理机制,建立了一套覆盖半小时服务圈的运维管理体系。淳安县将农污终端运维监管与大型人工水库全域智治平台——“秀水卫士”数据互联互通,对沿湖沿溪、吨位较大的重点处理设施增设水量、水质、风机、水泵、视频监控等数据采集和在线分析设备,持续提升农污智治水平。

农污治理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程。今年,杭州围绕“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管理机制,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辐射。其中就包括实施城乡污水系统治理工程,统筹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

西湖区转塘街道何家村由原来的分散式终端治理模式改造为纳厂治理模式,新建改建泵站2座、新建隔油池1座、铺设污水管网816米,污水排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后,再进入之江净水厂处理。改造完成后,何家村彻底摆脱污水“重负”,有效应对了今年春季旅游旺季单日1.2万客流的压力,也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临平区运河街道费庄村在治理前,污水收集系统缺失,接户率不足30%。而村庄周边已有新天路、新坊路等市政污水主管网,具备纳厂处理的区位条件,因此费庄村对整村农户及村内企业进行纳厂处理,接户率将提升至95%以上。

如今,“碧水绕村流”的蓝图已成为实景,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活水”。

“颜值”变“产值”,城乡全域美丽质变

农房美、农污净,高颜值的美丽乡村已成为无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再往全域拓展,更多城乡风貌也在发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

“抬头看看,房前屋后的‘蜘蛛网’不见了,心里是真舒坦。”这是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的村民感受到的变化。

为破除“线乱拉、杆乱立”这个农村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杭州于去年4月启动了为期3年的新一轮农村管线序化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76个行政村完成新一轮整治,累计完成清废杆6764处、清废线3150.26公里、多杆合一2163处、多箱合一3281处、上改下163.96公里。

不仅如此,杭州持续锚定“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目标,统筹推进城乡风貌区建设、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加快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这张富春山居图上,呈现出来的是各个风貌区从“美”到“富”的升级。

淳安汾口—浪川“田园丝意”县域风貌区投资3000万元提升亚运赛道沿线景观,综合提升入口形象,并创新招商方式,成功引进爱福艺展柜制造、石匠新型建材等特色项目,解决就业岗位2000余个。

桐庐县瑶琳—横村“潮玩仙境·时尚安乐”县域风貌区在提升当地景观品质的同时,实施各类民生、产业、文化项目47个,创新探索从美丽景点到全域风景的“共富转身”。风貌区内以联盟抱团的模式提升民宿品质,与开元酒店合作启动红灯笼乡村家园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方外、芳草地两家高端休闲度假项目;年产值1.5亿元的马产业配套生产项目已签约动工,汗血马基地等项目相继落户;新建3处停车场,预计给周边村带来年收益200万元。

今年城乡风貌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计划推进42个城乡风貌区和8个综合品质风貌区建设,其中新建25个,续建25个(含8个综合品质风貌区);管线序化方面,全年推进100个行政村整治“空中蜘蛛网”乱象,计划完成60个。

这张富春山居图上,呈现出来的还有各个美丽城镇“颜值”与“产值”的双提升。

今年,市建委按照“全域推进、阶梯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启动114个乡镇(街道)的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其中,纳入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共390个、计划完成投资209.5亿元。截至6月底,本年度开工率已达127.27%,完工率达51.12%;已完成累计投资额约152.32亿元,投资完成率72.69%。

“颜值”与“产值”双向发力,萧山区益农镇是一个典型案例。

益农镇不仅以县域风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环境品质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跃升,还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秉持“村企合作、村民共享、村域共富”理念,率先探索推进“整村光伏”建设,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基地,700亩坑塘里铺设了数万块深蓝色光伏板。水面上方架起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水面下方发展特色养殖,整片水域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我们还与湘湖实验室、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对遮光渔业技术难点开展科研攻关。用改良后的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代替了萧山区传统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大幅提高板下遮光环境养殖虾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每亩养殖面积有望提升约3000元的经济收益。”益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个个新兴产业项目落地,一片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正是杭州建设领域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绿带”连“阡陌”,活力廊道点绿生金

最近在各类社交媒体上,一条特殊的绿道“火”出了圈。一段仅50米的小径,弯弯曲曲竟扭出了15个弯,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猪大肠”绿道。

这条绿道位于临平崇贤街道龙旋村,从杭州市区过去约30分钟可以到达。哪怕现在气温高达35摄氏度,每天仍有不少市民游客前往打卡。

“绿道两边都是高大的枇杷树、香樟树,走在这里体感温度没有很高,吹吹风还蛮舒服的。”家住临平区的余女士说,“暑假我带两个小孙女来逛逛,她们看到有人在这里钓鱼、耕地,很新奇的。”

据龙旋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这条绿道其实全长近3公里,可供村民散步、骑行,是为了保护河道两旁的树木,才将绿道修成了弯弯曲曲的样子。

在杭州,绿道已经成为市民群众家门口不可或缺的风景。

近年来,杭州以“五道”理念为遵循,累计建成环湖、沿山、沿江、沿路、沿河、湿地、公园、乡村等8种类型绿道约5000公里,构建起了“通山、达水、贯城、串趣”的全域绿道网络体系,形成了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绿芯”、钱塘江与运河绿地为“绿带”、河道沿线绿地为“绿脉”、各类公园绿地和广场为“绿点”的绿道系统。

生态、健康、智慧、文化、致富,是杭州5000公里绿道的共性。而“生态”,是“健康之道”“智慧之道”“文化之道”“致富之道”最坚实的基底。

提及“健康之道”,大家对临安区青山湖绿道的“大名”一定不陌生。作为2024年度“中国骑行地图”精品骑行路线上榜线路,它一直深受骑行爱好者喜爱。

这份喜爱来源于“美丽生态”——青山湖绿道临湖率高达80%以上,以青山湖为核心,打造了城市滨水景观段、水上森林绿色乡野段、大坝运动休闲体验段、南岸岳山林荫风情段、泥山湾品质生活段、近郊游憩体验段,满足了游客在山水间康体健身、休闲游憩的美好向往。

通过绿道建设,湖岸线整治和边坡及周边生态环境整治得到有效推进,还关停了挖砂工程,提升了青山湖水质。如今,岸边的芦苇、柳树、乌桕、槠树越长越茂盛,一眼望去,满是绿意。

“美丽生态”也转化为了“绿道经济”——今年“五一”假期,青山湖景区接待客流量约20万人次,同比增长32.57%。

杭州绿道的生态优势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充满活力、吸引流量、创造价值”的“活力廊道”。

余杭区黄湖百丈滨溪绿道和露营基地共同建设,形成了绿道穿营地、营地沿绿道的特色场景,成为余杭文旅项目延伸的重要廊道和景点,带动周边农文旅融合产业持续向好发展,沿线农民实现增收15%以上。超山—丁山湖综合保护工程绿道位于超山风景名胜区,通过绿道串联,多了一条集观光体验、户外课堂于一体的特色文旅线路。今年梅花季期间,景区单周客流量就达到了7万人次,周边民宿、农家乐营业额更是近千万元……

“一直以来,我们积极挖掘并发展绿道经济,促进乡村零散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发展,让绿道成为连接旅游景点、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商业网点和运动场所的纽带,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绿道的里程还在继续延长。作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的目标是“新(改)建绿道160公里”,截至7月底,已建成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海塘)一期绿道等106公里,完成率66.3%。

接下来,杭州还将积极谋划开展“特色绿道培育行动”,尽快推动“享运动”“趣研学”等八大系列特色绿道落地,让绿道场景更有趣、更多元,让绿道经济更繁荣、更活力。

如今,钱塘江边绿廊绵延、千岛湖畔白墙黛瓦、富春两岸渔火棹歌……这幅中国式现代化美丽画卷中,杭州村镇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