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亭诗派纪念馆展品。

1944年出版的《戈亭风雨集》(浙江图书馆收藏)。

手机扫一扫“发现都市圈”微信视频号、杭州新闻App二维码浏览相关视频。

记者 沈晓颜 文 首席记者 郑超 视频
在浙江图书馆孤山路馆区,珍藏着一本1944年出版的《戈亭风雨集》。这本问世于抗日硝烟中的诗集,共收录三百余首爱国抗日诗作,其作者是三十多位当年活跃在湖州德清一带的抗日志士——有浴血奋战的战士,有以笔为刃的文人,也有投笔从戎的学子。
这段曾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抗日往事,要从一个名叫“戈亭”的小村庄说起。
戈亭村位于德清县北部的钟管镇。1938年,德清县城数次遭日军侵略,德清县政府于1940年4月辗转迁至戈亭。这里河汊密布,易守难攻,此后成为德清抗日斗争中心、浙西抗日重镇。
受抗日烽火的感召,一批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满怀赤诚,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队伍。就这样,在德清戈亭一带团结了一批地下党员、抗日战士、爱国青年,这些人中不乏具有较为深厚的传统诗词功底的知识分子。
在紧张的抗日斗争间隙,他们感时述怀,以笔为剑,以墨为锋,互相唱和激励,久而久之积累了一定的诗文篇章,逐步形成了以戈亭一带为中心,影响力辐射广大浙西地区(即现在浙北杭嘉湖地区)的抗日志士群体——“戈亭诗派”。他们有着坚如磐石的共同信念:抗击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让中国走向独立富强。
1942年春,经诗派内部倡议,决定将诗歌结集出版。1943年1月(农历腊月),部分编写人员在夜明浜围炉谈诗,被日寇偷袭俘虏,编诗工作停滞。直到1943年底,他们陆续获救才重新开始。1944年底,《戈亭风雨集》终于冲破战火的封锁面世,这些沾满硝烟与赤诚的诗句也得以留存。
“《戈亭风雨集》是浙江抗战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抗日战争这部伟大史诗中的精彩一页。”多年来深耕“戈亭诗派”研究、并担任戈亭诗派纪念馆布展纲要起草人的卢明龙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戈亭村人,他的记忆里承载着祖辈的讲述:“我的祖母生前跟我说,这群抗日志士大多分散住在农户家里,我们家的老宅当年就住过部队的人。”
为了让更多人知晓这段救亡图存的历史,传承其中的抗战精神与家国情怀,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2020年9月3日,位于钟管镇戈亭村的戈亭诗派纪念馆正式开馆。作为重要参与者,卢明龙耗费大量业余时间,查阅海量资料、搜集多种珍本图书、寻访“戈亭诗派”后人、走访戈亭当地耆老,一步步揭开“戈亭诗派”的神秘面纱。
2018年,他和当地干部一起在浙江图书馆找到了《戈亭风雨集》的原本——这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保存完好的孤本,让这段历史有了更坚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