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立平 通讯员 余志刚)7月12日,随着西藏航空TV9985航班抵达萧山机场,第十批杭州援藏工作组的7名干部人才顺利结束了在西藏那曲的援藏工作,返回杭州。
那曲市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其市辖区色尼区是杭州的对口支援地区,至今已有十批杭州援藏干部人才陆续奔赴当地。其中,第十批杭州援藏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于2022年7月进藏,三年来先后有12名干部人才在当地挂职。
“锦旗挂满墙、哈达埋没颈”,是第十批杭州援藏干部人才三年工作成果的真实写照。工作组组长李浙峰介绍,过去三年,杭州共在色尼区投入援藏资金7.06亿元,积极打造了十个援藏标志性项目,率先实现色尼区“十四五”援藏项目的圆满收官,助力色尼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塔恰拉姆山民族团结公园一经建成,就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蔬菜直销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还能为当地社区每年增加收入100余万元。工作组还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成色尼区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155套独栋房屋全部新建完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医疗和教育,是杭州援藏最浓墨重彩的两个篇章。工作组创新建立了杭州-色尼卫生健康“揭榜援藏”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事随人换、“一张蓝图干不到底”的问题。通过该机制,40余名医护人员有了跟岗培训机会,资格考试通过率由原来的每年2人提升到9人,4家医疗机构添置了价值160万元的医疗设备。作为“揭榜援藏”的重头戏,“抬头挺胸”医疗公益项目先后组织16批脊柱、膝关节、髋关节畸形等高原病种患者赴杭治疗,为181人改变了命运。
作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区县级内地援藏班,“海亮援藏班”最新一届毕业生本月刚刚返回那曲。在色尼区,“海亮援藏班”已成为优质教育的代表,去年该区中考前40名均出自该班。为了造福更多色尼区学生,工作组主动把握“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契机,将“海亮援藏班”年招生人数由原来的30人增加到120人,受到牧区群众的极大欢迎。
“三年援藏工作,既是责任,也是锻炼。色尼区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批杭州干部人才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李浙峰告诉记者,目前第十一批杭州援藏干部人才人选也已确定,即将奔赴那曲,继续传递杭州援藏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