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帮厨守初心 一菜一饭暖邻里

2025-07-02

记者 史俊杰 钱塘微融圈 刘瑞雪 徐旖

“今天午饭有梅干菜扣肉、茭白炒毛豆,夏天吃茭白好,清热解毒的!”昨天上午,89岁的戴阿五和88岁的夏来钊一边剥茭白,一边跟街坊邻居拉着家常。这两位党龄合计超过130年的老党员,一个曾用灵巧的双手点亮万家灯火,一个曾用听诊器守护乡亲健康,如今又携手当起钱塘区下沙街道元成社区的“食堂帮手”,将为民服务的党员初心融进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

戴阿五1958年入党,应国家需要被分配到上海吴淞口造船厂,在那里他学会了如何安装和修理电器。1962年,戴阿五回到家乡下沙,为了让家家户户通上电,他主动提出辞去村干部职务,投入到为邻里乡亲通电的工作中。在20多年的电工生涯里,他挑着长扁担担回一担担通电材料,点亮了万家灯火。

夏来钊1959年入党,从部队退伍之后他回到元成社区,成了家乡的第一个乡村医生。在30多年的从医时光里,他不辞辛劳,守护着家乡父老的健康。自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启用后,夏来钊经常在这里义务做健康讲座。“年纪大了多动动有好处的,能为老邻居做点事情,心里也特别高兴。”夏来钊说。

“两位爷爷可热心了,每天都来给食堂帮忙,择菜、扫地都干得很认真。”工作人员徐琳美说道。戴阿五总爱戴顶老式鸭舌帽,夏来钊习惯穿件灰色衬衫,配合默契的两位老人像共事多年的老伙计。每天上午,他们利落地帮忙择菜、清扫地面,还不时和居民唠上几句家常。午饭时间,食堂飘出梅干菜扣肉的香气。戴阿五仔细地把肥瘦相间的肉块码进餐盘,夏来钊则在一旁提醒牙齿不好的老人:“慢慢嚼,别着急。”两位老人用行动践行初心,将温暖融进一菜一饭,这也成了社区里最日常、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