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色场馆: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
■ 红色物件:周总理访问梅家坞壁画
■ 小贴士:梅家坞周恩来总理纪念室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梅家坞村211号,原为清末民初木构民宅,具有典型的江南小四合院建筑特色。
■ 小链接:1957年,周恩来总理将梅家坞村作为他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之一。1957年至1963年间,周总理先后5次到梅家坞,深入茶园了解茶农种茶、采茶的情况。为纪念周总理,梅家坞村民自筹资金,将当年接待周总理的梅家坞129号院落修建为“周总理纪念室”。
红色故事
情系龙井茶乡
1957年4月26日上午,一辆汽车驶进梅家坞,打破了僻村冷坞的沉寂。当天,周恩来总理陪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一行参观炒茶工场。
在热闹的加工场里,茶农挽着袖子,双手不停在锅里翻炒着茶叶,额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伏罗希洛夫很好奇:“炒茶为什么不用机械,而用这种原始的手工操作?”梅家坞合作社的社干部和茶农们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周总理立马接过话茬说,龙井茶制作是一种艺术,要凭手工经验,不能用机器代替,这样才能保持茶的色香味不变。这个回答引得外宾们频频点头。
这时,周总理看见给炒锅烧火的茶农被烤得满头大汗,转身心疼地对社干部说:“能不能改用电炒茶?”在周总理的提示下,梅家坞经过潜心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就推出了电炒茶灶,并一直延续下来。
一点感悟
在梅家坞周恩来纪念室大厅里,那幅定格历史瞬间的壁画,无声诉说着人民总理与茶乡的深厚情谊。
在陪同外宾参观时,周总理将龙井茶转化为生动的文化外交媒介。他既向外宾传递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守护了传统技艺的尊严,又敏锐察觉到茶农劳作的艰辛,一句“能不能改用电炒茶”,推动梅家坞创新制茶工具,让传统工艺在时代浪潮中得以传承与革新。
龙井新芽年复一年染绿山坞,茶盏中浮沉的正是周总理这种“将国事沉入一杯春茶”的共产党人的为民丹心。
(首席记者 郑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