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本报讯(记者 温欣欣 通讯员 潘辉)“幺妹儿,我们回家,我们回家,我们回家!”6月18日,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失散30年的小英与哥哥小兵、姐姐小莉终于团聚。小莉抱着小英语无伦次、泣不成声,小兵则一只手攥着给妹妹挑的新衣服,一只手拉着妹妹端详。
据悉,2007年5月,在杭州城东街面流浪的小英因精神异常被送医救治,治疗稳定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多次通过沟通,并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了寻亲公告,但寻亲一直没有进展。三个月后,她被安置于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生活。在福利院多年的精心照料下,小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杭州市民政部门也始终没有放弃为她寻亲,多次对她进行问询交流,也联系过公安部门借助刑侦手段开展寻亲工作,但始终收效甚微。寻亲的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8日。
市救助管理站综合业务科科长陈志桂介绍,在一次前往福利院例行寻亲中,工作人员逐一报出四川省地级市名称,当说到“内江市”时,小英明显有了反应,并说出方言词汇“花萼”,最终成为寻亲的突破口。经过与内江市相关街道联动核查,最终找到了小英的家人。在看到微信照片时,小兵当场落泪:“这就是我妹妹!”
随后,小兵、小莉二人抓紧买了飞机票,前来接妹妹回家。“没想到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是来接走失多年的妹妹!回去后,第一件事是先给妹妹上户口,一家人再吃个团圆饭。尤其是80多岁的老母亲,一直挂念她。我们也商量好了,之后由我们一家来照顾她。”小兵说,由于苦寻无果,前几年妹妹的户籍已经注销。
“妹妹是十几岁时患病的,患病前是个特别活泼可爱的女孩,我们姐妹感情很好。自从30年前妹妹走丢,我就经常会想起她,最开始几年是担心她这样在外面吃不饱穿不暖受欺负,后面就猜想会不会已经不在人世,每次一想到就会很难过,能找到她真的像做梦一样。”小莉十分激动。
这是在杭州以“织密救助网络,筑牢安全底线”为主题的第十三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上的温情一幕。
事实上,这样的温情故事在救助管理站并不少见。今年6月3日,34岁的小童在上城区某公园生病倒地后得到救助。三天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与失散了19年的父亲重聚;在前几日的父亲节,家住重庆的老梁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小梁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紧紧相拥……
在开放日现场,“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正式启动,将全力保障夏季炎热天气下流浪乞讨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据悉,专项行动期间,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将分区域、多批次组织“救助急先锋”巡查队伍前往主城区内公园凉亭、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地带,积极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陷入困境人员入站受助、进站避暑。
同时,现场还举行了西湖区避灾疏散安置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由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与西湖区应急管理局合作成立,主要对遭遇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特殊原因导致陷入生活无着困境的临时求助人员提供饮食、住宿等应急性、过渡性生活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