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到“那”:海拔4512米之上,那些援藏的故事

2025-06-09

“千万工程”试点示范村“杭嘉新村”。记者 吴静 摄

记者 项辉 陈玮 吴静 徐潇青

西藏那曲市是浙江对口支援城市,海拔4512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

李浙峰早已习惯了这里高寒低氧低压的高原环境。即将返杭的他,对这片土地满怀不舍之情,闲暇时他就到藏族同胞家里走走,看看自己一手张罗的杭嘉援藏展示馆,还有杭嘉新村和杭嘉医院……

李浙峰是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市指挥部副指挥长、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22年7月,李浙峰与其他6名援藏干部人才来到那曲,并在杭嘉公寓的签名墙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签名墙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红色标语,让援藏干部们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标语下面,签着密密麻麻的援藏干部的名字,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

1994年,对口援藏大幕正式拉开。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杭州自1995年开始选派第一批干部对口支援那曲,此后每三年轮换输送一批援藏干部,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10批56人,投入援藏资金近11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82项。随着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的建成,那曲的基础设施、经济产业、文教医疗等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10批杭州援藏干部人才共12人,包括干部3人、医务人员8人、律师1人。李浙峰就是其中之一。眼下,又该到交出“接力棒”给下一批援藏干部的时候了,他们都在思考:3年,跨越3600公里的援藏,给那曲带来了哪些改变?能给下一任援藏干部留下怎样的经验?

日前,“跨越山海看振兴”杭州日报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组奔赴这片雪域高原,追寻杭州援藏的印记,倾听那里发生的故事。

雪域高原上,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

3年前和李浙峰一起奔赴那曲的,还有4名杭州医生:杭州市西溪医院普外科医生江元、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友军、杭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罗云、杭州市妇幼保健集团妇产科医生陈涓涓。

那曲的经历,让他们一生难忘——

江元担任的是那曲市色尼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由他牵头的“抬头挺胸”医疗公益项目已在那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去年我爸爸参与了这个项目,去杭州做了手术,现在已经跟正常人一样了。今年我叔叔也去杭州做这个手术了。”藏族同胞嘎玛所说的项目,正是“抬头挺胸”医疗公益项目。

那曲高寒缺氧,有不少脊柱畸形患者长期饱受病痛折磨。看着手术成功后的叔叔甩掉了拐杖,嘎玛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有一个藏族同胞是坐着轮椅来的,援藏医生罗云通过针灸,让原先坐轮椅的他最终自己走出了医院。”江元说。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