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姚萍 记者 沈晓颜)飘逸的汉服广袖轻拂五彩丝线,古老的缠花技艺在年轻人的指尖焕发新生……近日,在德清县钟管成校,钟管镇团委推出青年夜校非遗特别课堂,当地“青春社团”成员化身“非遗讲师”,带领20余名青年体验缠花制作。
“左手固定铜丝骨架,右手引线要像握毛笔一样稳。”身着自制新中式服装的德清汉礼传统服饰研习社社长沈燕在讲台前细致演示。作为本次课程的主讲教师,她和社团成员将缠花技艺转化为适合零基础青年的课程体系。活动现场,学员们手持社团自制的缠花材料包,在青绿、月白、胭脂等传统色丝线中,将片片花瓣缠绕成型。
作为本土青年文化社团,德清汉礼传统服饰研习社探索非遗的“活化”与创新,从缠花体验课到汉服制作,社团已带动超200名青年学习。除了缠花技艺,沈燕还在钟管镇蠡山村开设了汉服体验工作室,承接汉服及饰品等的制作和体验。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本次青年夜校主打“零门槛”,吸引不同职业、不同艺术基础的年轻人参与。活动现场,大家在制作缠花的过程中,围坐一起,互相交流,欢声笑语不断。参与的学员江雅琦说:“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学到非遗技艺,还丰富了业余生活,拓展了社交圈!”接下来,该镇还将以青年夜校形式继续与“青春社团”合作,汇聚更多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