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二维码 看相关视频



被大风吹坏的雨伞

记者 贾凯 通讯员 陈倩宇
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杭州已经正式入夏,台风天气也趋多趋频。
为了提高大家在强对流天气下的防灾避险能力,上周五,杭州消防临平大队联合侣行(杭州)基地开展实验,用四台造风机模拟12-14级大风天气,用真实体验告诉大家在极端天气出现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14级大风下寸步难行
台风天气建议不要打伞出门
实验现场的造风机开启,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大风中的泳池掀起了巨大的波浪。
“现在是14级大风,风速瞬时可超过41.5米每秒。”侣行素训杭州基地总教官王旷涵举起一床被子,瞬间就被大风刮走。
随后消防员尝试推婴儿车、提旅行箱从风中通过,情况大体一样:每一步都走得十分“沉重”,婴儿车和旅行箱从手中挣脱开,掉入水池中。
“我150斤,站都站不稳,手中的东西也根本抓不牢。”临平大队消防员宋晨冬说,“更不要说一些瘦弱的女士,大概率会被大风推着走。”
宋晨冬又打开雨伞,模拟在台风天撑伞的情况。风中的伞不一会儿就被大风掀翻,伞面也残破不堪,金属材质的伞骨直接“骨折”。宋晨表示在大风中每一步都走得很吃力,迎风的一面被风推着走。
王旷涵提醒,台风天撑伞,容易被伞带着走,会偏离自己的行走路线。“尤其在水边等地方时就容易发生危险。风力达到8级以上时,外出时可以选择穿雨衣,尽量不要撑伞行走了。”
体重160斤的视频记者小孙亲身体验了下,他撑起长柄伞从“风雨”中穿过,短袖长裤瞬间湿透,紧贴在身体上,伞没坚持几秒也只剩几根伞骨。
“除了走不动道,大风带着雨滴打在脸上,像小石子划到脸上,眼睛根本睁不开。”小孙说。
如果在外面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走路也有技巧。宋晨冬一边演示一边说:“可以保持伏腰、弓腿,低头、半扎马步姿势,保持手臂折叠抬起,放置于头部前方。行走时也需谨慎观察撤离路线及上风处是否有风险隐患,下风处是否有适合躲避的空间。”
多人行走时,共有3种正确姿势。一是搭肩排纵队,依次搭着肩膀,侧面迎风行走;二是搭肩螃蟹步,依次搭着肩膀,正面迎风横跨行走;三是挽臂横跨走,挽着胳膊正面迎风横跨行走。
风力达到8级时就需小心
城市高楼间警惕“狭管效应”
“虽然14级大风比较罕见,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当平均风力达到8级时,就已经很危险了。”宋晨冬说。
现场试验中,宋晨冬还演示了在大风天气开门的场景,大家发现,无论是外拉还是内推两种开门方式,在风力作用下,开门都比较困难。
记者上手体验向内推门时,由于准备不足,开门的一瞬间直接被房门拉住,甩进了房间内,惊出一身冷汗。
宋晨冬解释,在台风天气开门时,气流迅速涌入,极易形成“狭管效应”。“狭管效应”是指气流从开阔地区穿越狭长通道,空气流通速度加快,风力会骤然增大。宋晨冬提醒,在城市高楼间很容易产生“狭管效应”,大家在大风天气中一定要提高警惕。
气象部门曾做过测试,当城市刮起六七级大风时,通过高楼之间的瞬间风力会骤然增大到12级。这时候人体受到的推力可达465至596牛顿,相当于两个成年男子的推力,这种风力足以将人吹倒。
在城市的高层建筑区域,体积越大、间距越近,出现“狭管效应”的可能性就越大。消防部门提醒,大风天气时,大家尽量减少出门,为了避免“狭管效应”造成的损伤,出行要避开高楼之间的狭长通道,以防突然加强的气流伤人。同时,在外要注意避免高空坠物,远离大树、临时搭建物、广告牌等危险区域。不要在靠近河、湖、海的路堤和桥上行走,以免被风吹倒或吹落水中。此外,在台风来临时,大家要检查并及时加固门窗、空调室外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室外搭建物。针对易碎的外窗玻璃,可在玻璃上贴膜或用胶布贴“米”字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