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从“追赶”到“并驾”

2025-05-20

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5月19日,中国科技企业界发生了两件引起轰动的事件,其一是华为在成都发布两款鸿蒙电脑,其二是小米官宣,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3nm芯片玄戒O1即将亮相。

华为鸿蒙电脑最引人关注之处,不是18英寸可折叠大屏、AI智慧按键,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三设备键鼠共享,而是其足以与微软Windows、苹果macOS相媲美的操作系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重大突破。而随着玄戒O1芯片的推出,小米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之后,全球第四家发布自主研发设计3nm处理器芯片的企业,填补了中国3nm芯片设计空白。

突破,绝不仅仅指科技本身,更有着“突破重围”的意义。长期以来,美国为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及制造设备而实施出口禁令,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科技企业发展。美国此举不仅未能遏制中国科技的发展,反而加速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进程,成为促进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推手”。美国的围堵战略,既低估了中国的产业韧性和创新实力,也高估了美国企业的“不可替代性”。谷歌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撰文指出,在许多技术领域,尤其是在AI科技前沿,中国与美国势均力敌,或者超过了美国。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就在几天前,美国商务部发布加强对全球芯片出口管制的新规,声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均违反美国的出口管制法规。美国的这一新规,折射出的恰是美国遏制中国芯片产业企图的失败,以及中国科技企业逆势上扬的势头。而新华社的评论一针见血:给别人“下绊子”,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美国越是挥舞“制裁大棒”,中国越是展现出“破茧成蝶”的进化能力;美国越是歧视排他,中国越是在包容开放中赢得更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小米董事长雷军5月19日在微博发文,回顾小米芯片11年历程:“我们深知造芯之艰难,制订了长期持续投资计划,至少投资十年,至少投资500亿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如果没有巨大的决心和勇气,如果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和实力,玄戒走不到今天。”华为鸿蒙与小米玄戒的出世,不仅是中国科技企业从“追赶”到“并驾”的标志,更是全球科技权力格局重构的关键变量。也再次证明企业是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再次凸显民营科技企业在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方面大有可为——从阿里巴巴、华为、小米到DeepSeek、宇树科技,中国科技企业撑起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