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与“一字千钧”

2025-05-19

郑莉娜

一封小学生来信,牵出一段“一字之师”的佳话。近日,浙江安吉安城小学五年级学生金陈乐与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的互动引发热议。金陈乐在参观之江文化中心非遗馆时,发现戏曲展板“窑旦手又腰”中的“又”字应为“叉”遂写信向陈广胜指出错误。没过多久,金陈乐就收到了回信,陈广胜在回信中表示,馆内错别字已立即更正,并亲切称金陈乐为“小老师”,还热情邀请他和家人重游非遗馆并送上温暖祝福。

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和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与载体。面对错误、直面不足,厅长回信既没有“打官腔”,也没“和稀泥”,平等对话、引人深思,赢得网友纷纷点赞。这样的回信,让人舒心,也看到了政府部门的真心。

习近平同志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一文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做群众工作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尤其在社交网络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构建了一个具有强大包容性的表达空间,海量异质性的民众带来了多元化的诉求、意见和建议,网络也成为体察民情、搜集民意、倾听民声、回应关切的重要阵地。“打官腔”“绕圈子”只会激化矛盾,“摆事实、讲道理、拿方案”才能赢得信任。这就要求对群众诉求响应的速度、服务的温度、对话的态度,要更细致、更周到。

“小学生挑错,厅长写信感谢”也许只是表象,背后是一个倾听民意的政府,是新时代走群众路线的微观生动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这封信里,浙江诚信务实、政通人和的整体形象也跟着鲜活起来。

古人说,“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知错就改,从善如流。从善如流是胸怀,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从善如流是境界,有登高望远的眼光。从善如流是水平,有闻过则喜的气度。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表示,欢迎社会各界对展览陈列研究探讨、“找茬挑刺”,尤其鼓励青少年朋友,勇于质疑,积极求真,共同把展览办成精品,让文化更好传承。对待“文化”,对待“事业”,浙江都如此看重,何谓“一字千钧”,斯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