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拟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作出规定。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这些年来,随着汽车科技含量的持续提升,各类隐藏式车门把手也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车型上。对于车企来说,隐藏式车门把手可以跟车身进行一体化设计生产,减少车身的风阻系数,进而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但其设计在实际使用中暴露了多重安全隐患,已经发生的多起案例令人忧心。
2024年4月,某品牌车辆碰撞起火后,因12V低压系统熔断导致电动门把手失效,救援人员无法及时打开车门,最终车内3人遇难 ;今年3月,某品牌汽车遭遇事故后车门被锁死,隐藏式把手失效,进一步加剧了事故后果;某新势力车型在50km/h侧面碰撞后,电动门把手失效概率达68%,而传统机械把手仍保持100%可用性。尽管以上情形不一定都是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问题,但这种设计复杂、不能一看就知道开关方式的车门把手,在紧急情况下必然增加救援与逃生难度。
科技在不断发展,汽车的零部件及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但汽车是交通工具,跟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不论技术如何进步,汽车都应当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汽车应当提升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给大家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但这一切都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汽车设计应当避免炫酷心态,抛弃那些华而不实的设计。隐藏式车门把手不能“隐藏”安全,科技感也要服从于安全感。
工业和信息化部此次公开征集意见,把“安全”贯穿了始终。例如,要求车门系统在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能够开启;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总的说来,这次征集意见传达出了“安全至上”的理念。
各大车企不妨借助这一时机,对包括车门把手在内的新科技、新设计都进行一次安全审视。如今,越来越多的新车加载了众多高科技设计,相信车企也想带给消费者更好的驾乘体验。不论科技如何进步,对于汽车来说,安全永远是最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