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苦硬吃”式值班可以休矣

2025-04-29

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机关单位值班值守制度,是各地各部门及时发现紧急情况、妥善应对突发问题等的重要保障。然而,《半月谈》记者日前通过调研也发现,部分部门和地区值班制度出现泛化、僵化、应付化等不良倾向,据此,《半月谈》日前以“‘没苦硬吃’式值班加重基层负担”为题刊发报道。

不得不说,报道中所罗列的“不管事务多少,都要值班”“值班一个月,几乎没人来办事”“10秒没接值班电话,单位就被批评”等现象,在一些地方并不鲜见,甚至带有一定普遍性。搞“一刀切”为值班而值班、为加班而加班,不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更加重基层人员负担,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

要强调的是,旗帜鲜明反对“没苦硬吃”式值班,并非否定所有值班。相反,对于那些与群众关系密切、随时可能应对突发状况或有应急管理需求的部门岗位,值班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还要加强,要确保制度落实到岗、责任明确到人,杜绝搞形式、走过场,坚决避免出现问题却“一问三不知”的情况。需要反对的是那些重形式轻内容、搞痕迹管理的形式主义值班。必须看到,基层治理现代化决非简单的“人在岗”,而更是要通过科学机制来实现“事办好”。试想,当所有部门不论实际需求都被要求值班,那么,真正需要强化的应急值守环节,反而有可能在这样的平均用力中被麻痹忽视。其实,真要改变现状并不难,关键在于精准施策,比如:以分级分类标准的建立,善于区分“必要值班”和“形式值班”等,统筹考虑人力物力,突出轻重缓急,实现精准优化。再比如,以数字赋能推广“云值班”系统等,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应急响应,从而既确保工作不断线,又避免人员空转。

以此反观,“没苦硬吃”式值班现象为何能长期存在,甚至大行其道?“懒政”背后,其实还有着另一层本领恐慌,即面对事物变化,过于注重留痕管理,而忽视实际效果——形式大于内容,不能从工作实际出发,没设身处地站在基层实际运转角度考虑问题,而只是机械执行上级要求,甚至层层怕担责、层层不担责,从而导致层层加码乃至搞“一刀切”等,最后加重负担的“鞭子”只能落在基层单位上。

基层苦不必要的值班、加班久矣,背后仍是对于把减负进行到底的期待。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紧紧抓住基层落实这“最后一公里”,对类似于“没苦硬吃”式值班这类长期存在的“盲区”“死角”等,有必要来一次大清理大扫除,彻底铲除束缚基层单位手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痼疾,营造埋头苦干、不务虚功的干事创业氛围,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真正将减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