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蔡杨洋 通讯员 郑燕 文 记者 王毅 摄
今年以来,杭州凭借其在硬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持续吸引全球科技界的目光:深度求索开源大模型DeepSeek-V3性能比肩国际巨头、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大放异彩、强脑科技的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医疗康复场景……这些是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标志着杭州正加速从“电商之城”向“科技之城”转型。
在杭州发展战略版图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布局渐次铺开,一大批科技企业正在拔节生长。
科技企业的破茧成蝶,离不开“天堂硅谷”的创新基因,也少不了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面对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工行杭州分行始终把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战略重点,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把信贷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帮助企业应对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融资难度大等挑战。
从2019年设立专门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客户”的“四新”业务团队,到2021年成立“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现已更名为“工行杭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再到如今形成“1+4+13+N”科创专营体系,工行杭州分行以创新理念重塑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成为科技企业的创新合伙人。
长期陪伴,拥有给“未来”估值的勇气
今年春节后的一场公开活动,让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火出圈。“我的发言稿就在我的眼镜里,翻页通过手上的戒指完成。所以没稿子,很轻松。”现场,Rokid创始人祝铭明佩戴着智能眼镜,自信地完成了一场脱稿演讲。
会提词,能拍照录像,还能智能导航、AI识物、AI搜索……很快,Rokid的智能眼镜掀起了智能穿戴新潮流。
Rokid从2018年发布第一款AR眼镜Rokid Glass起,就开始布局AR方向,如今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研制出具有空间计算能力AR眼镜的企业。
资金,是科创企业的生命线。关键时刻的金融支持,往往能推动企业实现关键一跃。据悉,工行杭州分行是国有四大行中第一家与该企业开展信贷业务合作的银行。
“服务科技企业就像陪跑马拉松,一定要走在前面。”工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企业的发展速度没有规律,不能等到企业壮大时再上门,而是要主动作为,保持与企业的沟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为此,工行杭州分行培养了一批懂科技的银行人——客户经理们既要懂金融、懂业务,还要学科技知识、了解前沿技术,甚至研究细分领域技术路线。这样,不仅能降低与企业的沟通成本,而且能拉近与科技企业的距离。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起点,工行杭州分行以“价值投行”高质量发展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我们用投行的思维来做银行的业务,为科创企业提供好服务。”工行杭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负责人说,服务的科技企业已覆盖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元宇宙等新兴领域。
“价值投行”的逻辑,还体现在服务的长期主义上。陪伴科创企业成长如同培育一株珍稀植物,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养分。为此,工行杭州分行做足了准备:打造出全生命周期科创产品体系,为科创企业提供从初创期到成熟期乃至转型期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在安恒信息构筑网络安全屏障时,在宏杉科技突破存储“卡脖子”技术时,在华光焊接新材料颠覆传统工艺时,在南都动力科技攻克新能源储能难题时……工行杭州分行为企业提供资金和服务,以“创新合伙人”角色陪伴企业应对创新的不确定性。
创新破题,科创企业的评价有了“新算法”
从以往的抵押厂房到如今评估人才、创新,科创企业的评价有了“新算法”。
今年1月底,工行杭州分行首场“新苗企业”主动授信预审会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举行。这不仅突破了授信预审会在行内召开的固定模式,而且通过信贷审批流程创新,实现了企业信贷授信的前置。
“新苗企业”是指入选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511凤凰计划”的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新苗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和创新能力。
为支持“新苗企业”发展,该行推出了专属科技金融产品“护苗贷”。“护苗贷”重构风控模型,加大了“创始人”“研发团队”“研发成果”等成长性特征因素的权重,降低了科技型企业的银行准入门槛。“护苗贷”还改变原有科技企业融资申请流程,把资料申请转化为线上采集公开数据,结合行业前期评估,利用大数据模型计算预授信值。这样,科技企业面临的贷款难、融资慢等问题迎刃而解。
依托产品和机制的创新,工行杭州分行余杭支行在短短5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对一家企业的千万级信用贷款投放,落地了杭州市同业首笔“护苗贷”创新产品。
科技型企业非上市股权质押贷(科股贷)、科技型企业基金担保贷(基信贷)、科技型企业基金投资贷(基投贷)……当科技创新进入“无人区”,工行杭州分行同样以创新为支点,推出科创企业债权融资产品。例如,该行成功发放省内首笔科股贷500万元,破解了非上市股权估值难题。
在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背景下,工行杭州分行积极推进全省首笔数据资产质押贷款业务的办理。“这是一笔创新业务,在借款人选择、数据资产估值、合同签署以及风险防控上,都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工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新业务,工行杭州分行团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迎难而上。最终,该行成功落地了全省首笔数据资产质押贷款1000万元,为科创企业在增信资产方面提供了案例,也开创了浙江工行体系内数据资产质押融资的先例。
首单、首笔、首次……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工行杭州分行形成了“技术流”评价体系,让专利质量、研发投入、专业人才等创新要素成为影响融资的关键变量,为科创企业打通了融资渠道。“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本质是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创新。”工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先行先试,在硬科技赛道当好耐心资本
在中央部署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背景下,工行杭州分行构建起“基金投资+商行服务+产业协同”的立体化科技金融体系。
去年9月,工行杭州分行推动工银投资与物产中大集团、杭钢集团、杭州资本、高新金投共同设立杭州地区首支AIC基金。基金规模50亿元,创下全国试点城市最大规模纪录。
这支聚焦集成电路、数字产业、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硬科技赛道的“耐心资本”,锚定产业链细分领域未上市龙头,单个项目最高可投10亿元,着力破解科创企业“成长烦恼”。
从战略到实践,工行杭州分行朝晖支行落地的首单成为最佳注脚——该行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注资。
如果说为“小巨人”企业注资展现了国有大行的担当,那么与良渚实验室的深度合作,体现了工行杭州分行持续突破传统服务边界的勇气。
良渚实验室作为首批浙江省级实验室,具有全球领先的科研水平,主要解决我国实验室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工行杭州分行按照“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要求,为实验室和旗下孵化项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同时,该行提出了“创、募、投、管、退”的基金业务合作方案、孵化项目投融资方案以及科技金融整体合作方案,通过孵化、成果转化、科研、产业等方式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以金融之力推动创新能量的释放,工行杭州分行的服务触角正往创新链的顶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