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邱丹晨
吉利汽车的生产线上,钢板边角料被自动分拣送入再生熔炉,化作下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筋骨”;在杭州武林商圈的美食广场,可降解餐具与智能垃圾箱组成绿色消费闭环,连厨余垃圾都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原料……在浙江,“无废、绿色、低碳”理念正深入人心。
日前,作为2025年全球国际无废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在宁波启动。启动仪式上,固废处置交易领域的一体化智慧平台——“无废宝”正式发布。
固废处置就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
“没想到废物处置能这么轻松!‘无废宝’帮我们将原本需要付费处置的废物变成了可获利的资源。”绍兴上虞新银邦生化有限公司安环总监吕秋波告诉记者。
前不久,“无废宝”平台开始试运行,企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入驻了平台并发布了29.34吨蒸馏残渣的处置需求,没想到当天平台就精准匹配到了五家处置企业进行报价。最终企业与东阳纳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交易,整个过程高效、便捷、流畅。
该企业负责人提到的“无废宝”是浙江创新打造的固废处置交易领域的一体化智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行业各关联企业可以享受仓储、询价、检测、签约、转运、结算等全链条闭环服务。
“产废企业发布处置需求,入驻处置单位进行报价。就像在网上购物一样,交易资金直接由双方结算,交易过程中能随时定位处置进程,实现精准管控。交易完成以后,双方还可以进行信用打分。”浙江生态环境集团高级工程师戴争博介绍,传统模式下,信息不对称,供需匹配效率低。平台的上线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壁垒,为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固废处置效率,进一步改善行业营商环境。
不仅如此,“无废宝”还与AI结合实现AI智联服务,实现智能匹配、精准决策与风险预警。“它可以拆解企业需求偏好、预测价格趋势、实时感知风险,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与创新解决方案,实现降本增效与智能升级。”戴争博说。
长三角共建无废“朋友圈”
在绍兴市滨海新区斗门街道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废旧纺织品经过化学解聚等十几道工序后,变成了高品质、多功能、可追溯、永久循环的聚酯纤维。
“我们生产的再生纤维纯度可达99.9%,性能媲美原生纤维。”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品牌经理喻梁梁介绍了企业的“无废”成果——依托独创的涤纶分子级解聚再生技术,该公司建成了全球首个废旧纺织品万吨级再生工厂,年处理量达4万吨,纺织废料转化率达75%以上。这一成果帮助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产生税收6000万元以上。
企业关注节能降本实效,管理部门则注重构建长效机制。近年来,浙江多次发文支持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搭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协同推进的绿色制造体系,鼓励印染企业现有生产线(装置)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在深化省内绿色转型的同时,浙江将“无废”实践拓展至更广阔空间。此前,浙江牵头制定《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无废乡村建设指南》,协同制定《沪浙皖地区危险废物跨省利用豁免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此外还联动长三角各省市开展“绿剑”“两打”“生态之江”“剑锋”等专项行动,持续打击危险废物和工业固废领域的违法犯罪。
启动仪式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联合发布《长三角地区“无废城市”共建联治倡议书》,共谋“无废之路”、共创“无废经济”、共享“无废生活”,高质量打造“无废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