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天下

2025-03-28

《熙丰残照:北宋中期的改革》 萧瀚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1月

《海昏》 雷克斯 著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25年1月

雷米

这是一部全面研究北宋熙丰变法的史学专著。作者将熙丰变法置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中进行考察。书中系统梳理了熙丰变法的各项重要改革,运用当代制度经济学等多种跨学科方法论,对改革的成本、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熙丰变法的成败得失,揭示其独特性与超前性。

全书首先从“皇朝中期综合征”切入,剖析北宋面临的财政危机、土地兼并及军事压力,指出变法的必然性。继而逐条分析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核心政策的制定背景、实施演变及社会影响,并还原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轼等新旧党派的激烈论战,突破传统“君子小人”二元叙事,对人物政治品格进行中肯评价。

书中引入“交易费用政治经济学”视角,探讨变法中制度设计的理想化困境与执行偏差,指出其虽缓解财政压力却加剧社会矛盾的复杂得失。

作者融合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方法,参考数百种典籍及近20年研究成果,既注重史实考证(如王安石开铜禁的矿冶政策对缓解钱荒的作用),又通过对比欧洲近代改革(如普鲁士改革),凸显熙丰变法在系统性上的超前性。

此外,书中对北宋重要人物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的政治品格做了细致梳理与评价,可作为了解北宋中期政治改革的重要参考。对宋代台谏制度异化与党争的剖析,以及“皇权补丁”概念的提出,为理解帝制时代改革的共性与困境提供了新框架。

本书获宋史学者王瑞来、赵冬梅联袂推荐,被誉为“面面俱到的变法研究”,既为专业学者提供深度分析,也是公众理解北宋政治文化转型的重要参考。

西汉废帝刘贺的传奇人生,因其墓中上万件文物的惊世出土而再度鲜活。历史悬疑小说《海昏》以第一人称视角,将这位仅称帝27天的“荒唐帝王”从史书的碎片中剥离,重构了一个关于权力、欲望与宿命的故事。

西汉元平元年,昌邑王刘贺奉诏入宫继承大统,却在短短27天里被废黜为庶人,成为两千年来最短命的皇帝。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想他死,有人想他活,唯独他自己一点儿也不在乎。

东汉建安六年,一批金饼暗中流入豫章市场,布衣百姓刘基被指定来协助侦查。阳间计,阴间器,在一件件奢华殉葬品的线索指引下,竟牵扯出一宗撼动江东的摸金行动。一位前朝荒唐帝,一位后世弃置身,百年之间,阴阳之隔,他们却只觉得人生渐渐重合。

作者用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为骨架,以三国史料为血肉,大开脑洞,把西汉的刘贺、霍光、王吉,以及随后的太史慈、刘基、孙权等的故事串成两条交叉的故事线,借历史人物之口探讨了何为“不朽”。

小说还巧妙融入了考古发现的细节。如刘贺墓中出土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和大量金饼,在书中被转化为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符号。金饼的奢华映照刘贺的物欲,而孔子画像则隐喻其未被史书记录的文化追求。这种对文物的文学化处理,既呼应了现实中的考古热潮,也为虚构叙事增添了厚重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