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伎乐铜屋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

2025-03-28

春秋伎乐铜屋极为珍贵,是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之一。这件文物于1982年3月出土于绍兴市坡塘狮子山306号墓的壁龛。整件文物通高17厘米,面宽13厘米,进深11.5厘米。经检测,是属于春秋时期的文物,青铜质地,采用分铸法制作,先将屋顶、乐器、乐师等分开浇铸,再铸造铜屋主体,最后用铜和锡作为焊接剂焊接。

春秋伎乐铜屋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座先秦时期的青铜房屋模型,能让我们了解当时建筑的结构、风格和特点,如屋顶形式、墙体构造、门窗设置等,为研究先秦时期南方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这件文物是青铜器的一种,青铜器是用青铜制造的器物,青铜是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混合而成的合金。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呈金色,出土的因锈蚀变为青绿色,故称为“青铜”,主要是作为礼器,用于国家和宗室大典,如鼎、鬲、簋等,使用有严格规定,体现等级制度。

春秋伎乐铜屋的平面为长方形,三开间,进深三间。正面敞开,无墙和门,仅立圆形明柱两根,其余三面有墙,呈透空格子状,背墙中间开一格子窗。屋顶为四角攒尖式,顶心立有八棱形柱,柱顶塑一只大尾鸠。屋内跽坐六人,皆束发裸身,造型生动。其中两人为女歌手,束发头顶,双手相交于小腹;四人为男乐师,挽发脑后,分别作吹笙、抚琴、执槌击鼓、执棍击筑状。

如果仔细端详,屋内的六人分别演奏不同乐器,生动展现了越人音乐生活场景,而屋顶上的大尾鸠反映了越人的鸟崇拜,屋内人物束发裸身的形象体现了越地“断发文身”的风俗。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