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青年干部培养“育”字诀

2025-03-25

文/沈良

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建设,关键在人。青年干部作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基层治理的“先锋力量”,也是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要着力深耕干部“细育”机制,通过“训、练、研”三位一体的培养途径,进一步激活干部战略思维引擎,让青年干部把握青春机遇,在岗位上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以“训”为基点,拓展“育”字广度。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思维新颖、富有干劲。但当前部分青年干部刚走出“象牙塔”就进入“机关门”,存在思维局限、经验不足、能力短板等问题,亟须开展系统培训给青年干部“墩苗压担”。要丰富培训内容,在聚焦党史教育、政策理论、业务知识等内容外,要综合语言沟通、组织协调、应急处突等实战经验学习;要拓展培训场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设符合青年干部学习的入门课程,组织实地调研、现场调解、清单跟踪等线下活动;要构建长效培训,探索好“一年护苗、三年陪跑、五年帮带”的培训计划,让初入职场的青年干部通过系统培训进阶为基层干事“千里马”。

以“练”为核心,加大“育”字强度。“训战结合、实践砺才”自古以来便是选贤育能的鲜明导向。广大青年干部虽拥有较高学历和文化素养,但在应对复杂问题和急难险重任务时往往缺乏全局统筹能力,从而事与愿违,这便需要建立精准滴灌的练兵体系。一方面要打破“温室育苗”的惯性思维,大力推进岗位轮换大练兵机制,鼓励青年干部入职前期跨部门、跨岗位轮岗交流,深入了解党建引领、数字治理、矛盾调解等不同工作领域,为实现理论向实战的有机转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树立“以战代训、以绩论才”的鲜明旗帜,通过揭榜挂帅、专班下沉、征地拆迁、项目攻坚等一线蹲苗锤炼,实现干部专业能力的迭代升级。

以“研”为关键,保持“育”字深度。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研”扮演着深化培育、提升综合素养的核心要素,但面对常态化、事务性工作,“碎片化”学习多,“系统性”研究少,干部深耕细作、长远发展的根基往往不实。要强化理论研学深度,依托好“原著精读、专题研讨、案例论证”的学习机制,常态化开展青年理论研修、经典读书会、学术沙龙活动,推动理论学习从碎片化向体系化、纵深化转变。要突出实践成果总结转化,青年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深耕业务知识和工作程序,结合“民情双访”行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通过“解剖麻雀”式精细研判,形成典型工作案例,提炼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