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民十记》 马陈兵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5年1月

《狗狗都市观》 [英]克里斯·皮尔逊 著 邹赜韬、林青青 译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年3月
雷米
《猫民十记》是文史作家马陈兵一本风格鲜明的集诗、文、画于一体的文人养猫笔记。
他自诩“猫民代表”,写猫画猫如人,抒发多于白描。《猫民十记》中有约会的猫、耍酷的猫、踏遍青山的猫、虎虎生威的猫……它们有肌肉,有态度,有幽魅眼神,与人若即若离,肚子里的想法层峦叠嶂——据说,所有爱猫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
马陈兵,潮汕人,笔名野马,已出版专著《提头来见》《人中吕布》《带着花椒去上朝》等五种。
对马陈兵来说,猫不仅是写文作画的对象和主题,更给他带来超越物种、联结命运的复杂情感,也折射着他以及整个时代渐次铺陈的历史。书中关于猫的诸多历史考证,学术上也有独特见解。
在他看来,人与猫,不过是命运交织的旅人。这本书,就是共同的旅途记忆,也是一曲人猫共生之歌。
狗在近现代人类社会运作中充当的角色——雪橇犬、缉毒犬、搜爆犬、抚慰犬、导盲犬……历史上,人犬关系的变迁中,不单是简单划一的“管理史”,还有人与狗之间持续交互渐进构成的、基于跨物种情感与价值观念的“情感史”。
《狗狗都市观: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详细讲述了纽约、伦敦和巴黎这三大城市,自18世纪至今对于狗或者说动物观念的转变,而这个过程也正是这三座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简单来说,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在近代大都市养狗的书。作者基于对动物、历史和情感维度的思考,在书中提出了“狗狗都市”(Dogopolis)这一概念。作者提到,“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这种普遍而自然的人犬关系最早根植于狩猎时代的人犬相依存,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到来,这种关系开始被人类开发的巨大动力所改变。
本书的叙事视野集中在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这是世界城市史的转型期,缩小至都市中人犬关系的范畴,该时段也是人犬关系从农业社会模式过渡到工业城市社会模式的关键转型期。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怎样让初入城市环境的狗改换“现代”面目、融入“城市”语境。
这本书也在提醒今人,我们身处的现代城市不单是“人的城市”,人与身边其他动物的互相信赖、亲近、交融,不应消泯于城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