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明黄色 实地纱盘金绣小龙袍”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

2025-02-14

这件文物属于清代,长度为94厘米,宽度为136厘米。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有披领,是清代皇帝袍服的典制。从制作工艺上看,绣工精细。“明黄色实地纱盘金绣小龙袍”以盘金线绣出龙纹,用彩色丝线绣出云纹、蝙蝠和花卉纹,龙纹还辅以银线和缉线,使得龙纹凸起,颇具立体感,彰显皇家服饰的奢华与尊贵。

而绣工的针法多样,体现了极其高超的针艺:除盘金绣外,十二章的刺绣针法还包括套针、扎针、施针、斜缠针等,祥云、平水、立水等纹饰也采用了斜一丝串、正一丝串等针法。龙袍上绣有金龙纹,前胸、后背、两肩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襞积前后团龙各九,下裳行龙六,衽正龙一,披领行龙二,马蹄袖正龙各一,龙纹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小龙袍间饰十二章纹,这是皇帝专享的纹饰,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黻、黼,各有其象征意义,代表着皇帝的权威和德行。

明黄色实地纱盘金绣小龙袍是清代宫廷服饰制度的实物见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它精湛的绣工和华丽的装饰,体现了清代丝绸织造和刺绣工艺的高超水平。不同的研究领域可以看到其不同的价值,比如十二章纹所蕴含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以及龙纹所代表的皇权象征等。

清代的龙袍存世的较多,在很多博物馆都可以看到,但这件文物有它的独特性,可能是为某位小天子定制的,所以有专家推测可能是清晚期幼年的同治皇帝或光绪皇帝夏季所穿之朝袍。

小龙袍在2024年龙年,还成为中国丝绸博物馆印章图案。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