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郭峰
千锤百炼,铸铜成鼎。
在2024年发布的各大企业排行榜上,总部位于杭州的富冶集团有限公司频频上榜,在代表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权威榜单上节节攀高,成为实体制造行业的“富冶现象”。
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富冶集团以1207.69亿元营收名列500强第212位,又比上一年度上升29位,比6年前首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时更是提升了256名。
10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富冶集团位列榜单77位,比上一年度上升12位。在同期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富冶集团位列榜单51位,比上一年度上升7位。
在今年发布的2024杭州市综合百强企业榜单上,富冶集团位列综合百强第12位;在2024杭州市制造业百强企业榜单上,富冶旗下和鼎铜业有限公司位列制造业百强第3位。
向高攀登,向新提升,这家扎根杭州、布局全国、走向世界的铜有色金属生产经营龙头企业,以专注实业的定力,以开放合作的胸怀,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坚定“铜业报国”的理想,发力铸造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
稳坐全国铜有色金属生产经营行业民企榜首
与沉甸甸的铜产品相对应,临近岁末,富冶集团又交出沉甸甸的“成绩单”。
在去年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1月—11月,富冶集团营业收入已过1200亿元,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将达1320亿元,纳税总额超45亿元,继续实现稳步增长。
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革24年来,电解铜产能从不到1万吨增长到80万吨,并拥有黄金15吨、白银500吨的生产规模;营收规模增长了776倍,纳税额更是增长了1565倍。特别是在体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近三年营收规模又实现了翻一番,成为跨越千亿级的龙头大企业集团,稳坐全国铜有色金属生产经营行业民企榜首位置。
没有先天资源优势、没有地理区位优势、没有直接成本优势,富冶何以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地方冶炼厂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
在富冶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忠平看来,这并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秘诀可言,靠的就是脚踏实地的干劲、敢于创新的闯劲和放眼全球的视野。
在富阳新登工业园区,历经多次改造升级的和鼎铜业制造基地,折射出富冶发展壮大的锤炼历程。
透过大幅玻璃窗,全球最大的连体式电解铜厂房展示业内最先进的电解铜生产技术,一排排整齐的电解铜生产线蔚为壮观,随着机器人机械臂快速地翻转,一块块玫瑰红色的电解铜板源源不断地从车间下线。
和鼎铜业展厅里陈列着3块写有罗忠平签名和日期的铜板,分别记载着富冶一次次的重大技术进步和规模升级。
每块重达165公斤的标准尺寸铜板,不仅是电力、通信、电子、交通运输等领域产品的重要原料,也是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现货交割物。
富冶集团的主营业务产业链不断延伸。从矿铜冶炼生产经营,拓展到再生铜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处置、稀贵金属提炼、多金属回收利用、国际贸易等板块,旗下拥有浙江、江西、安徽、上海、香港等地多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富冶集团去年入选杭州市首批五星级总部企业,正是其总部经济枝繁叶茂的集中体现。
企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在“后亚运”新起点、迈上“2万亿”新台阶、步入超大城市新阶段,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更离不开健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优化结构布局,集聚总部资源,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形成强大的产业辐射效应,由此带动跨区域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未来必将再次刷新城市竞争力,迎来产业升级新机遇。作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创业企业家、杭州市卓越贡献总部企业家,罗忠平对此感同身受:富冶有幸与这座国际化城市同频共振、共同成长,也满怀信心合力打造产业兴盛的新天堂。
富春江畔,高达31层的富冶国际大厦巍峨耸立,富冶集团总部新迁于此,坐拥一江春水,通达五湖四海,富冶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书写国际金属大市场的中国民企故事
勇攀高峰、勇立潮头。
经历“走出去”的艰辛探索,到扬帆出海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金融危机、地区冲突、贸易摩擦……一次次急流旋涡的考验之后,总有一批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
在富冶国际大厦新展厅的示意图上,富冶的触角已伸向世界各地,国际化经营的版图纲举目张。
环视国内,业务遍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作伙伴达800余家;放眼全球,贸易网络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进出口额达41.53亿美元。
在合作商的名单上,富冶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嘉能可公司、中信集团、英美资源集团、第一量子矿业公司、力拓集团、淡水河谷公司等知名跨国公司、行业头部企业均建立了长期紧密合作关系。2024年富冶进口铜精矿量约138.5万吨,位列国内进口企业第一方阵。
执牛耳者得天下。从拿到“入场券”,到深度参与国际舞台,罗忠平深知,只有自身强大起来,才能赢得尊重。
今年7月24日,“富冶”牌锡锭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注册,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可用于履约交割的锡锭品牌之一。此前,富冶已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等权威知名的交易所登台亮相,其注册的“金凤”牌高纯阴极铜、标准金锭、标准银锭都已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品牌。
如今,富冶已是行业内铜出口贸易的引领者,电解铜、黄金出口量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白银出口量多年来稳居国内前三。富冶在中国铜冶炼采购小组(CSPT)成员中贸易体量及产量位列第一梯队,并参与全球铜精矿加工费谈判。
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逆流涌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铜有色金属作为全球重要战略资源,其走势不仅仅是价格的变化,更是全球政治经济复杂互动的“晴雨表”。
回顾2024年,铜行情波动加剧,上半年铜价刷新了近两年来的最高纪录。由于前些年全球粗炼产能加速扩张,铜矿供应缺口仍将放大,冶炼加工企业的操作难度大大增加,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主动拥抱变化,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是“走出去”的“必修课”。随着国际化战略的快速实施和国际贸易体量的不断增长,富冶集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期现货全球一体化交易体系。交易对象涉及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及全球主要大宗商品贸易商,年期现货离岸交易额已达80亿美元。
今年,富冶期货部在完成套期保值、汇率平衡的同时,针对铜金银价格的大幅波动,开展广泛的跨市、跨期套利操作,实现现货端增收及避亏的目的。
接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已是铜有色金属生产经营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同时,发挥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协同效应,将更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富冶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稳健的步伐融入世界经济,以浙商杭商特有的创业创新精神,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写下中国民企的新故事。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以铜为鉴,明志致远。
作为经历数十载风雨的“当家人”,罗忠平清楚地记得一个个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重大转折的“闯关”时刻:
因为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2010年拍板上马搬迁改造工程,实施和鼎铜业一期项目,开创了国内铜冶炼行业一次性试生产成功且迅速达产后连续生产十个月的先例;
因为有决战决胜的信心,2017年,在新老系统联合生产的超高技术难度压力下,在极高的环保排放标准要求下,和鼎铜业二期项目一次性试生产成功,且各项环保指标均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因为有众志成城的合力,2022年春节,面对疫情的突袭,700多名干部员工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四坚守封控厂区15天,上下一心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抗疫情、保生产“双战役”的胜利。
罗忠平提出“责任、正气、和谐、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也在一次次的重大考验面前激发出强劲动能。
压力之下更有动力,危机也可化为机遇。
“当前大家都面临一样的市场环境,与其担心市场差,不如炼好内功,做好自己。”罗忠平沉着应对,他和团队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经历多年的稳健发展和积累,企业夯实底子、保持定力,即使面对爬坡过坎的困难、风高浪急的险恶,其底子厚、韧性强、潜力大的优势和特点将得到充分体现。
对外创新拓展,对内挖潜技改,富冶加快主动调整升级的脚步。
2024年9月,和鼎铜业完成三期火法铜熔炼系统技术改造,电解铜产能进一步挖潜提升。全年富冶的技改项目投入达3.56亿元。近两年来,和鼎铜业“年新增20万吨电解铜技术升级改造(三期)项目”投成投产,位于江西的和丰环保多金属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富冶各大产业板块布局蓝图绘就。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通过实施“数字+制造”战略,富冶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数字化改造,打造信息化、数字化的智能工厂,电解系统成本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处于国际标杆水平,被评为杭州市“机器换人”示范应用企业。
环保建设超前规划、不惜投入。富冶在项目新建和历次技改过程中累计环保投入占到工程总投资的20%以上。和鼎铜业还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在此前排放达标的基础上,富冶集团自加压力、超前实施,今年又新建总投资约为1500万元的和鼎铜业环集脱硫系统性能提升改造项目。
干字当头,奋发有为。
今年4月,富冶集团顺利通过“无行政区域企业名称”核准,沿用十年的“浙江富冶集团”变更为“富冶集团”。致力打造“航母级”的铜有色金属百年企业,富冶人以更加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大步“走出去”拥抱世界。
供图:富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