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郑立宗
看倦了家乡司空见惯的风景,从另一角度一睹山川地貌,登高俯瞰是不错的选择。前几日,几个泗乡文友一凑合,结伴去爬龙坞的白岩山。
那天晴,山谷的空气透着丝丝凉意。我望见苍茫的墨绿色山岗上有几块岩石,当地人给这两块岩石命名为“老鹰扑”和“石菩萨”,还有一道称为“滑苔岭”的山岭,这些冒着乡土味的地名,徒增此行探访的别样意趣。
一行人信步沿石阶而上,人影晃动的声响打破了林间的静谧,倏忽间传来阵阵悦耳动听的鸟鸣,繁茂的树梢遮挡,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石阶两侧落满枝叶,踩上去松松软软的,枯叶碎裂的“咔嚓”声不绝。树林时疏时密,一缕阳光斜射进林子,稀疏的林间光影斑驳,稠密地带绿荫蔽日,挡住远眺的视线。林木掩映下,岩石壁上包裹着一层茸茸的绿苔藓。
行至山腰,恰好有一块岩石的空旷处,眼前豁然开朗,目之所及,展现的村落依次嵌在沟壑山谷的褶皱里,云山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藏匿的龙尾巴水库显露出俊美的一角,苍黛的群山映得水色一片湛蓝。
山路蜿蜒曲折,陡峭过后又是一段平坦的路径。我们走一程,歇一程,尽管步履不疾不徐,风微微地吹来,额头仍然汗水涔涔。
边走边聊边看风景,才恍然发现大家都是第一次正式登白岩山。是的,或许觉得家乡的山太过寻常,对天天凝视触手可及的风景已是漠然。比如这座在泗乡有“众山鼻祖,一乡之雄镇”之称的白岩山,故纸堆里引以为荣的有白岩尊胜寺,还有天池、蜂房岩等几处清代僧人命名的景点。岁月更迭,寺院仅存遗址,古迹大多湮没于杂树林间。
翻过几座小岭,移步换景,沿途的风景自不必说。石隙里生长的是“六月雪”,那是头痛脑热时可煮水喝的野菊根。山崖边出现一丛丛常年碧绿的野果,又被叫作“乌多籽”,成熟的果子呈乌黑色,枝条上密布着一串串小小的粉红色颗粒,极像一粒粒小蓝莓。
不知不觉总算登上山巅,指示牌标明此处海拔有416米。站在山顶,阳光温暖,空气洁净。向阳处有一大片龙须草,其间又无树木,辽阔的天地间群山连绵如屏,环视群峰,龙坞的山并不高峭。
下山时,一侧往白岩尊胜寺遗址方向,另一侧沿山脊可以抵达鸡笼顶、黃梅坞的午潮山深处。我们选择沿波浪起伏的山脊走,岩石多裸露,有些路段几乎在凸凹不平的石头上行走,右边是悬崖峭壁。“石不能言最可人”,岩石丛中旁逸斜出造型展翅状的两爿石,若飞翔的老鹰扑下地面,霎时凝固在石林里。
秋过白岩山,仍是处处有风景。这一趟不经意的登山之旅,让我们发现家门口的风景也是美不胜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