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爱 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暖故事

2024-11-24

(紧接第1版)从2017年的6窝45只到今年的26窝182只,8年来西湖鸳鸯的出窝数已累计达150窝共1199只。

与幼鸟数量一同攀升的还有陆建利参与发起的“鸳鸯护卫队”,自2017年组建以来,已吸引大学生、教师、工人、公司职员、退休人员等来自各行各业的数百余人加入。“喜欢杭州,也是因为喜欢这里的人。”在陆建利看来,出于对自然生灵的关怀与尊重,“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理念成为杭州的城市风尚。

游客们来到西湖,看到鸳鸯,眼中总是闪烁着惊喜与温柔的光芒,他们会静静地驻足观赏,生怕惊扰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孩子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了解鸳鸯的习性,懂得如何爱护它们,一张张纯真的小脸上写满了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本地居民们,更是把西湖当作自家的后花园,悉心守护一草一木、一鸟一兽。

从时常上演的环卫工人、公交司机、交警、保安、路人等携手护送鸳鸯一家过马路,到市民自发在早高峰期间守护与“妈妈”走散的小鸳鸯,每一个看似微小的举动背后都是杭州人对大自然和美好生灵的关怀。这份人与动物之间传递出的爱,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西湖的每一个角落,也流淌进了陆建利的心里。

更让他欣喜的是,杭州城市管理者们的从善如流。他们用心聆听着每一个关心西湖、关爱自然的声音,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如当志愿者提出部分西湖水域架设的围网高度阻碍了小鸳鸯活动,导致其容易离散后,景区水域管理处立即搭建了“爱心桥”,还稍稍放低了荷花围网,方便幼鸟自由进出。

又如,当游客数量过多可能影响到鸳鸯生活时,管理部门会及时疏导人群,设置合理观赏区域和文明观赏提示牌。这种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以及对民意的积极回应,让西湖这片天地始终保持着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也让像陆建利这样热爱杭州的人深感欣慰,因为他看到了城市管理者对民意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呵护。

和谐、友善是各种治理关系中不变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故事,也时时在杭州上演:有人会花几年时间,在同一角度拍下不同时节的同一棵树;有人会欣喜于西湖里第一朵荷花的绽放,灵峰上第一朵梅花的盛开……如今放眼杭城,“西湖繁星、钱塘碧水、天目叠翠、江南净土”,满眼都是绿水青山间的幸福。为了全民共建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杭州还建起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目前全市已拥有4个省级体验地、9个市级体验地,主题各不相同。近5年来,全市还举办了千余场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各类活动,组织研学超200次。

清晨6点,陆建利又准时出现在西湖边,拿起相机记录湖中水鸟们的日常。今年他用“新西湖十景”中的汉字命名了新出生的26窝鸳鸯。在陆建利看来,爱护鸳鸯,不仅是守护自然,更是内化价值观的过程。

“这几天我正在着手将拍到的西湖第五大冬候鸟白骨顶与苍鹭、鸳鸯、小白鹭、夜鹭等动物温馨互动的画面集结成册,以便随时科普给‘杭州紫阳小学西湖鸳鸯护卫队——紫阳小学分队’的同学们,让更多下一代能从自然中受到教育,从自身做起,保护动物、热爱生命。”陆建利说,未来,他希望这堂生命教育课能走进更多学校、社区,传递给更多人。

因为他相信,当管理之善、人心之爱、志愿之行在如他一样的市民中蔚然成风时,杭州会以其更独特的魅力吸引来者的目光。而陆建利对这座城市的钟爱,也将随着那一群群灵动的鸳鸯,永恒地延续下去,成为杭城最美的注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