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 “改”出幸福新生活

2024-09-26

和睦新村俯瞰图

和睦大运河幸福家园

记者 华炜

拱墅微融圈 蔡婧竞

你印象中的老旧小区会是什么样子的?公共环境杂乱、基础设施老旧、服务空间紧缺……

走进和睦街道,或许会让你对老旧小区有了全新的认识。街道所辖的12个小区中,有7个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老旧小区,然而在这些老旧小区内,你能看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全龄友好,以及数字化赋能的幸福生活图景,颠覆你对老旧小区的认知。

这份“惊喜”的背后,是和睦街道在“改”字上下的一番苦功,让我们一起走进和睦,揭开“老”小区“新”生活背后的“秘密”所在。

倾听民意、因需改造

真正把旧改改到群众心坎里

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国家住建部第一批旧改范例,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翻看和睦街道的“荣誉簿”,其在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和养老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颇为亮眼。

72岁的楼桂霞一家在5年前,等来了商品房交付,但她与丈夫却选择了继续“蜗居”在和睦新村这套5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这让女儿很疑惑。

和睦新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何这样一个大家常规认知中典型的老旧小区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小区经过改造后,又变成‘新’村了,家门口就有我们所需的各项养老服务,跟老邻居生活在一起也很亲切自在。”楼桂霞用朴素的语言道出原因。

和睦新村是和睦街道最早开始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的小区,倾听民意、因需改造,是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得“民心”的关键所在。在旧改实施过程中,街道设立“和睦议事港”和“旧改督导团”,让群众参与监督、协商,把老百姓呼声最强烈、困难最明显、需求最迫切的项目优先改造到位;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尽可能保留建筑物原貌,只进行功能性改造,在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过多影响的同时,又切实提升了小区品质,真正做到旧改“源自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同时,和睦新村还进行了数字化改造,通过搭建未来社区数字化平台结合物联感知设备和AI算法,全方位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效率。街道将和睦新村旧改中总结的经验推广至全域旧改工作中,完成所辖全部老旧小区近35.81万平方米的综合提升改造,全域面貌焕然一新。

和睦新村内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阳光老人家·颐乐和睦”综合养老服务街区,正是楼桂霞口中家门口齐全的养老服务阵地。依托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街道腾挪空间、优化布局,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引进多家养老服务专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老年人不用出小区,就能享受医养护、文教娱、住食行一街式智慧生活圈服务,乐享幸福晚年。同时,街道对为老服务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打造适老化版小程序,开发老人与子女账号协同功能;60岁以上老人家中安装“一键呼叫”设备,能够满足叫餐、叫车、紧急救援等需求。

差异发展、错位竞争

打造“四个和睦”美好生活图景

在“改”字上精心巧思之余,近年来,和睦街道坚持“差异化发展、错位式竞争”的战略,向着建设“开放、花漾、颐乐、幸福”“四个和睦”的目标全速奋进。

“开放和睦”正不断开创新局。2023年2月17日,从和睦一步步成长壮大的利尔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街道紧抓占辖区近半面积的华丰地块大开发机遇,吸引百年华丰造纸厂总部尽数回归,同时积极招引头部企业入驻和重大项目落地,加速区域经济产业升级。

“花漾和睦”正不断谱出新篇。华丰、化纤两个未来社区建设项目正在高标准推进,通过“空间升级+数字赋能”的方式,实现“未来生活”可触可达,“共同富裕”可感可知。截至目前,街道累计加梯68台,建设投用加梯售后服务站,实现电梯签约、安装、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深化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小区治理,在全域老旧小区推广复制和睦新村经验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华丰地块推进商品房小区前置管理。

“颐乐和睦”正不断开启新程。和睦街道持续深化全龄友好社区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打造“老年教育+文化养老”新模式,进一步满足老年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和睦“阳光小伢儿”托育中心作为中国计生协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建项目拱墅区实施点,不仅获评首批市级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还积极探索推行14-24个月小月龄段照护服务,为更多家庭解决托育难题。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提升和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化纤未来社区打造了一站式服务的邻里中心,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的大运河社区食堂,为居民提供低偿服务。

“幸福和睦”正不断提档升级。和睦街道探索形成“党建统领、整合资源、社企合作”的运行模式,依托培育志愿者队伍和银龄达人团队,积极对接联建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参与社区治理,成立“共富集市”联合会和各类品牌工作室,实体化运营“时间驿站”,一体化构建“全龄友好”服务共同体。

“街道以‘四个和睦’为奋斗目标,聚焦群众‘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头等大事’,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擦亮‘运河明珠’幸福底色。”和睦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和睦街道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