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  | 清风徐来(退休闲杂人员,拣些本草故事玩)

白及五月花 八仙糨糊佳

2024-06-14

陈清和 绘

裱书画,特别是修复古字画的浆糊里,有许多中药。

最重要的一味,叫白及,《神农本草经》叫白芨。这中药是由一块块相连而及的根块做成的,白的,故名白及。

白及属兰科,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每年5月即开花,花期特别长。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在糊状物中,国画界用了千年。卷轴杆用它,裱画更用它,粘得牢,不泛黄,防虫蛀。故宫里修字画时,修复师用一把毛刷在一种水里轻轻蘸一下,往画上刷,这水就是白及水。刷水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光泽度。

爱帖之人,常要拓片。一般会先把宣纸覆盖到需拓的文字上,用布轻轻湿润,使宣纸妥帖地附着于碑的表面,再用蘸了白及水的毛刷轻轻敲捶,利用白及水的黏性,使宣纸更好地贴在器物上面,拓下来的碑文就准确传神。

现在白及很贵,浙江的丽水、淳安都在种。白及可用于体内多种出血症,尤为肺胃出血要药,它有收敛止血的功效。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爸胃出血好几次,去省中医院,情况不紧急的时候用乌及散(白及加乌贼骨)止血,吃几天后大便就转黄,不是乌黑的柏油样了。

白及很黏,粉状物,吃进去后,和胃酸结合,把胃的四壁封牢,起到了很好的保护黏膜作用,它还有促进毛细血管的收缩、生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外伤金疮。

白及的发现,也有传说。说是有个叫花子,得了痨病在路边吐血。当天一个犯人被官差押着路过,一干人也在路边歇脚。见状,犯人就对叫花子说:我有个方子,你去吃了或许有用。叫花子疑惑,犯人说,我当了江洋大盗被抓,估计是活不长了。这方子你试试,也算我为来世积点德。

这方子就是白及。边上官差一听也有兴趣,问,你这个方子真的有用?犯人说自己就得过这病,家里有人懂医,让吃这个治好了。后来那犯人果然判了死刑。两个官差想验证一下,在犯人被杀了头后,又悄悄地去剖了大盗的尸体,果然见到他的肺上有好几块白斑。

这传说是白及的附加物。

中国画要裱,面粉做的浆糊,是要被虫子吃蛀的,得用白及。把白及弄成绿豆大小,放在水中泡,然后包在布中挤,其黏液挤出来当胶水,用来裱画,据说五百年不泛黄变形,八百年不虫蛀。

白及制糊,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曰:(医)方可亦稀,可以做糊。

白及其性苦平,不腐纸素。

做浆糊的第二味药是明胶。它是一种从动物表皮胶原部分水解出来的蛋白质。

第三味是白矾,也称“明矾”。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矾有四性:酸苦涌泄,酸涩而收,收而燥湿,解毒之性。

白矾用于制浆,有防腐、解毒、杀虫、收敛、燥湿之性。

第四味是黄蜡。黄蜡主要成分为石英,加入黄蜡可使书画纸素紧密、坚挺和防潮,减轻潮气对书画的侵蚀。

第五味为食用碱,主要用以软化纸张纤维,降低酸性物质。

第六味是皂角。皂角性温、味辛含有酚性成分、生物碱。宋代大书画家、装裱大师米芾在《画史》中亦载:淋洗旧画,尤为经心。用皂荚水浸过再以清水洗上几遍,务使纸墨不动而垢尽去。

用皂角最大的好处是稳色、防虫。

第七味为茅香。茅香之香就是为了防虫蛀。

第八味为藿香。藿香正气水吃过吧,里面的化学成分是藿香酮,能抗真菌,抑制霉菌滋生。

除中药外,作为黏合剂的主要原料是除去麦皮、面筋和燥性的小麦粉。面筋是裱件发霉的主因之一,必须去除。

捣浆糊还真的有技术,八味中药有一定的比例。先用纯净水浸泡,放砂锅,加蒸馏水,大火熬,小火煎。熬好后过滤去渣。另起一锅,小麦淀粉、蒸馏水、中药水用文火加热,木棒搅拌,见到浆糊由稀变稠,发出光亮,小泡冒出乃止。那浆糊得不稀不稠,过生则黏性不够,过熟则容易变色。

制备好的浆糊,宜用清水浸泡,谓之“养浆”,防糊面结皮风干。养浆的清水1~2天更换一次。糊不宜热用,以防裱件瓦卷。夏季用糊,不必过早备糊,怕糊发酵;冬季太冷易结冰,也会降低黏度。

哎哟喂,捣个浆糊,需得“八仙”,还真是不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