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颂勤奋:致敬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2024-04-27

马公愚 奋发图强

高络园 热爱劳动

方介堪 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

单孝天 为实现一人一口猪一亩一口猪而奋斗

记者 陈友望 孙乐怡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明代帝王都会在先农坛执犁挥鞭,躬耕四巡,这一仪式不仅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更是对上古时期伏羲、神农亲耕传统的致敬。恰好此日亦被视为土地公诞辰,称之为中国古代的“劳动节”,当是实至名归。

《击壤歌》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以质朴无华的词句勾勒出劳动人民简朴而充实的生活图景,颂扬了劳动的本质之美。李绅的《悯农》则深情地刻画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农耕景象,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赞颂。

进入现代社会,“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全球共庆的节日,人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更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尊严。艺术大师们以劳动为题材,精心雕琢了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西泠印社所藏的众多珍贵印章,不仅展现了劳动之美,也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对生活根基与美好源泉——劳动的尊崇与颂扬。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高络园的篆刻以秦汉为旨归,章法刀法皆工稳,其仿古玺及拟铸印诸作,醇正典雅,别具秀丽端庄气韵。“干一行钻一行”一印,采用通俗的楷书写法,但印面意味古厚,使全印章法空透,静中生动,稳重而又不刻板。“热爱劳动”印宽边细白文颇与次闲相投,以祀三公碑文字入印,静穆醇和,别有趣味。

素有“艺苑全才”之称的马公愚,其书法,篆、隶、真、草无一不精,篆刻技巧也可谓出凡入胜。其篆刻宗古玺与汉玉印,取法高古,无纤巧习气。这方“奋发图强”印采用秦印特有的田字格边栏,以雅正的隶书,精妙的刀法入印,边框二字简款,给人以喷薄而出的古韵。

“五爱”是中国全体公民共同遵循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的简称。原指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西泠印社原副社长方介堪的这一方小篆朱文印,不同于元明人以李阳冰派篆法入印的元朱文,也不同于邓石如、赵之谦等以汉篆为主的朱文,而是把两者自然地糅合在一起,笔意圆融,方圆自如,绝无枯梗和轻佻的毛病,非常大气。可见其篆刻用刀如笔,体现了基于书写性的笔墨精神。

除此之外,还有一册雅俗皆生活的《养猪印谱》值得一提。这是篆刻史上首部以简体字入印,并真实记录当时社会生活的篆刻作品,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被誉为海上印坛“三驾马车”的方去疾、吴朴堂和单孝天三位篆刻名家在创作的黄金时期共同完成。

当时,为了宣传党的养猪政策,这三位篆刻名家收集整理了报刊上关于养猪的社论、谚语等作为印章内容:“人懒猪不胖”“好猪种出好苗”“养猪大有学问”“一吨猪肉可换五吨钢”“为实现一人一口猪一亩一口猪而奋斗”……这些印章的内容极为口语化和生活化,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

《养猪印谱》完成后,还曾在上海博物馆公开展览,得到了金石界的一致好评,齐燕铭、郭沫若二位大家还为该印谱题写了扉页和《序诗》。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以篆刻艺术的形式,向所有辛勤劳动的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