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的沉浮启示录

2024-04-10

蔡杨洋

最近,网红雪糕品牌钟薛高频频登上热搜:先是创始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再是“钟薛高售价从60元降到2.5元”。

一时间,舆论哗然。被冠以“雪糕界的爱马仕”称号的钟薛高,为何在短短几年就跌至低谷?

钟薛高可谓出道即巅峰。2018年,钟薛高面世不久就受到了真格基金、经纬创投、元生资本、万物资本等投资机构的青睐。在资本加持下,它开始了一路狂飙:2019年全渠道销量突破1500万支、2020年突破3400万支、2021年营收突破10亿元,并连续3年获得“618”天猫冰品类目第一名。

然而,故事在2022年夏天戛然而止。一个“雪糕烧不化”的热搜,让钟薛高的发展急转直下。之后,面对负面消息和新品创新双重压力,钟薛高开启了艰难模式,一路到现在,濒临绝境。

有人认为,钟薛高的主要问题在于价格太高、让消费者失去了“雪糕自由”。钟薛高作为新消费品牌,走的是高端路线,定价曾高达66元一支。带着价格争议被大家熟悉起来之后,它也引发了消费者对其性价比的质疑,最终被贴上了“雪糕刺客”的标签。

营销味太重,则是钟薛高被诟病的另一个问题。推出话题度超高的“厄瓜多尔粉钻”,号称使用了“20年才结一次果的柠檬柚”“全国只有3吨的天然粉可可”;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种草”;进入头部直播间销售……与其说钟薛高自带流量,不如说其熟谙营销之道。此外,创始人林盛“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等充满争议性的表达,犹如一把双刃剑,一面推动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另一面也为今日境况埋下伏笔。

互联网时代,我们见证了很多新消费品牌的昙花一现,钟薛高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一个有活力的市场,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出现、新品牌崛起。因此,在钟薛高的沉浮故事里,我们除了唏嘘,更需要思考。

高价并不等同于高端。钟薛高的大起大落告诉我们,品牌在定位高端时,必须确保产品品质与价格相匹配,单纯依赖高价并不能支撑品牌的长远发展。流量驱动、品牌故事固然能助力“出圈”,但如果缺乏实质性的品质支撑和用户体验,也只能带来短暂的繁华。

从0到1的创新很重要,但不能低估从1到100的重要性。无论品牌定位高低,要穿越商业周期的重重考验,得时刻记得“品质为王”这条市场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