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勤同一位置的今夕对比图。马俊河 供图
记者 于佳
“捐10元钱,种一株梭梭”,你参加了吗?
3月12日,植树节当天,西湖大学团委通过邮件的方式向全校师生发起向民勤传递绿色的倡议后,截至目前,学校共有113名师生参与到援种梭梭的公益活动中来,捐种梭梭256株。
马文怡,西湖大学理学院博士生,第一次参加捐种梭梭。她从小在南方学习生活,从未见过梭梭。马文怡说,邮件中有一句话,她很被打动。“像米粒般大小的梭梭树种子,遇水2-3小时就能发芽,努力长成像铜钱草般粗细的梭梭树苗。梭梭可以忍耐40℃的高温,也可以忍受零下40℃的极寒。”
收到倡议信后,马文怡马上联系了男朋友陈晞辉,他在西湖大学生科院读博,两人决定一起捐种梭梭,“我们都觉得种梭梭的意义,大于浪漫。”
去年8月,马文怡随西湖大学科普团来到开化,为当地100多名小学生送科普课,讲述一颗药丸是如何被发现的。
“小朋友们就像是没有被涂画的白纸,他们的奇思妙想没有被禁锢,他们的提问对我们的科研探索也是一种反刺激。”马文怡说,目前,自己正致力于蛋白质方面的研究,对沙漠的土壤如何能给梭梭更好的养分,她也十分好奇。
像马文怡一样,在西湖大学,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捐种梭梭。
李靖远,西湖大学工学院在读博士生,因父亲的故乡在甘肃靖远,为他取名靖远。
“看到种梭梭的倡议,这和自己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初心非常一致,有关绿色发展、可持续、对环境生态有利。”李靖远说:“除了参加捐种,真想为家乡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
李靖远目前正致力于碳汇方面的研究,他说看到这么多杭州市民捐种梭梭非常感动,“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先种一棵树,才会有一片林。”
李靖远最近一次回到甘肃,是两个月前的春节,他听伯父讲,春节假期结束后就会和乡亲们一起去参加靖远当地的植树活动。“我很开心。一方面,家乡的树更多了,一方面,伯父也会因植树增加一份收入。”他说。
7年前,李靖远和同学曾在秋天一起去库布齐沙漠徒步。这是李靖远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沙漠。这一路的行程至今让他难忘。“除了地下生根能力极强的梭梭,我还见到了风滚草,像一团被编织的藤萝,一直不会枯死,能屈能伸,干旱时收起自己的根,气候合适时再重新生长。”
西湖大学博士生潘琪,家乡在甘肃定西,这里距离民勤有5小时的车程。“冬天时,我和家乡的同学视频通话,他们看到我的校园仍有绿意,会感叹羡慕杭州的自然环境,但我也时常想念家乡的松柏树。”
西湖大学生物学博士生罗翰楠,也是在植树节当天立即参加了捐种梭梭的活动,“‘传递绿色’这四个字特别打动我。只有传递下去,才会从量变到质变。”
西湖大学团委书记戴园园介绍,西湖大学是一所以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公益性是每一个“西湖人”的标签。不管是学校开展的科学公开课,还是科普进校园,抑或是个人力所能及的一些捐赠,都是“西湖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戴园园说:“想对连续14年一直在传递绿色的杭州说一声感谢,想对每一个捐种梭梭的‘西湖人’说一声感谢,期待我们‘西湖人’能为杭州林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寄语
西溪中学林钰捷:草木再小也是绿色。
陈轻弦:我捐种梭梭,沙漠的面积“缩缩”。
辛一丁一家:早日绿色。
楼忠兵 楼乐 郭燕:援种梭梭,将是我们一家人永远的公益,希望一点点善心汇聚成沙漠上的一棵棵绿,一丛丛绿,直至一片片绿。
马文怡:冲鸭!
陈晞辉:冲鸭!
潘琪:种下梭梭树,种下希望,让绿色点亮奇迹。
爱心榜(单位 元)
截至3月24日下午3点
已收到捐款157637元
可种梭梭225亩!
杭州市观成武林小学18933、王保利300、**子10、**兰18、**飞6、**艳13、公益中学许轻舟200、*腾10、陈轻弦700、**晶36、**容12、林钰捷10、**亮42、辛一丁一家100、**治15、*敏 12、**宇55、楼忠兵 楼乐 郭燕700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谢谢每一位有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