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时空穿越”之旅!这场展览呈现九十余年的中国版画发展历程

2024-03-24

记者 孙乐怡

3月17日,“叙事中国——全国叙事性、主题性版画作品邀请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同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的支持。

展览以“叙事中国”为时空坐标,汇聚全国两百多位版画艺术家的三百余件代表作品,诠释了中国现代版画历经九十余年发展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中国版画的视觉面貌与时代轨迹。

九十多年前,鲁迅倡导发起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版画的序幕,开启了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光辉篇章。展览分为“新兴版画·民族解放”“新中国·新形象”“新兴版画·转型发展”“当代版画·新生力量”“盛世·礼赞”板块,集中展示了1930年—2023年代表性版画家的作品,作品时间跨度达九十余年。参展作者包括李桦、胡一川、张漾兮、彦涵、黄新波、王琦、古元、张怀江、赵延年等老一代版画家,李焕民、赵宗藻、晁楣、宋源文、韩黎坤、徐匡等第二代版画家,王公懿、康宁、吴长江、苏新平等第三代版画家,以及活跃在当代的优秀青年版画家。

此次展览选择在杭州启幕也别具意义。作为展览的主办方之一,中国美术学院是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策源地。从1931年国立艺专“一八艺社”成员参与鲁迅在上海举办的木刻讲习会,到1933年国立艺专“木铃木刻研究会”出版《木铃木展》《木铃木刻集》,再到新时代学院版画系师生完成一系列重大主题性创作,中国美术学院始终以现实关怀、艺术介入社会为使命责任,肩负起振兴民族艺术、抒写民族精神的使命担当。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高质量地完成了“文旅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的创研工作,师生在各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入选数量多次居全国高校首位,形成了一支成熟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国家队”。在国家博物馆中央展厅永久陈列的作品中,大半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创作,被称为“国博中的国美现象”。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叙事性、主题性版画在中国艺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通过图像和情节讲述故事,反映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创新的桥梁。老一辈版画家们继承和发扬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他们的作品从写实再现到追求革命浪漫主义,再到新时代重大题材的创作,都体现了对时代主题的深刻理解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年轻一代的版画艺术家们更是聚焦时代主题,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成就、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人物。他们用版画艺术描绘新时代的恢弘气象,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新征程上的奋斗姿态和昂扬精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实现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版画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记录时代风貌,展现中国形象。此次展览也是一次中国版画的全面叙事,它讲述了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中国版画的伟大历程:“新兴版画·民族解放”充满民族自强的决心,凝聚民族精神,见证时代激流;“新中国·新形象”展现了新中国的雄姿,描绘了新时代的风貌;“新兴版画·转型发展”揭示了新时期的探索与突围,突破藩篱,重新出发;“当代版画·新生力量”充满了活力与创新,展现了新世纪的多元与包容;“盛世·礼赞”展现了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以及对文化根脉的敬意与传承。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版画艺术的魅力与内涵,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传承。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开幕在即,此次展览也为备战全国美展搭建了版画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平台。

展览将持续至4月7日,随后至江西、重庆、四川等多地开展全国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