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处理装置系统自动喷灌作业中。市林水局供图
本报讯(通讯员 王伟伊 记者 熊艳)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昨天,杭州邀请市民代表、主流媒体赴滨江水务公司、浙大城市学院、九峰垃圾焚烧厂实地考察,近距离感受杭州节水行动成效。
在浙大城市学院北区食堂用餐高峰期,记者看到,食堂餐盘自动传输机上,冲洗残渣的水实现了循环利用,据统计每天可节约3吨水;在北区足球场内,“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处理装置系统实现了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学校老师周晓菲介绍:“目前学校建成的‘海绵城市’覆盖面在300亩左右,校园南区二期建设计划再增加100亩左右,每年能节约用水5万吨,大大减少自来水使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日益庞大复杂,管道跑冒滴漏及偷盗水现象频发,但是有了数据实现“动态监测”就能省事不少。在滨江水务数据驾驶舱大屏前,取水、治水、供水、排水、雨水等数据全部可视化展现,实现了全方面动态监测。
滨江水务公司信息化负责人冯炳表示,“E水空间”智眼云服务通过视频算法,可实现偷水、入侵、故障等水务专有预警。此外还有AR实景地图——滨水智眼,通过摄像头对二供泵房进行360度覆盖,实现视频化预警。“以往供水总存在产销差率居高不下的问题,现在公司用上了数字化节水的方式,结合E水空间+漏盗水算法+城市监控,精确定位跑冒和偷盗水的位置,有效控制了漏损率。”这种采用数据要素节水的新模式,使得单个物联网建设成本下降80%,滨江区2023年漏损率下降1%。目前该模式已覆盖滨江区,准备在全市和省外推广。
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垃圾渗滤液处理回收系统,让高浓度废水“再就业”。在该厂垃圾焚烧中控室和水处理中心,生产运行部经理石小伟向大家介绍:“通过采用物化+生化+超滤膜系统、软化膜系统、反渗透处理系统等多种膜处理技术,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分离净化后梯级利用,有效提高产水利用率,最终浓水用于制浆及回喷焚烧,实现‘全达标、全回用’。”据了解,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厂2023年仅回收处理垃圾渗滤液就达26万立方米,其余烟气废水及杂水约28.5万吨,全年累计减少新水取水54.5万立方米,减少水费约2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