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漫记 | 陈思呈(职业阅读者,现居广州)

取经大业的内外因

2024-03-08

所谓西游,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而取经这件事,缘起则有内因和外因。

外因就是盂兰盆会上如来佛祖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然后观音菩萨报名去走一趟,这一趟定下了取经团的全部人员,这就是取经大业的外因。但如果只有外因,“西游记”就只是一个上级下派的任务。这件事还有内因,则是当事人,发自内心的需求。

前文说,泾河龙王求唐太宗救他,然而魏征却在梦中斩了龙首。泾河龙王前来索命,要与唐太宗一起到阎君处“折辩折辩”。唐太宗来到地府后,见到了“枉死城”,才知他创立江山,杀人无数,很多鬼魂都找他索命。

这时候的唐太宗,可能才想起自己打江山时,多少人因他而死,其中不只是人类,连各种生物在内,生灵涂炭,那么唐太宗手里的命案何等巨大。

所以,经过这一番刺激,因果轮回的概念在他的头脑里生根、具体和清晰起来。他回到阳间之后,做了一场水陆大会,这是崔判官的建议,但也是他本心的需求:“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唐太宗从阴间回来之后,他身边的人对他说:“陛下前朝一梦,如何许久方觉?”他自己也疑惑了,分不清自己是真的去了地府一趟,还是做了一个特别真切的长梦。

这时,有一个闲笔很是重要。他想找一个人帮他再去地府一趟,因为答应要给十王送瓜果。所以张榜招贤。

想想怎么会有人报名呢?去地府一趟,那就是送死啊。但却有人报名,那就是刘全。他的妻子李翠莲因为误会寻了短见。刘全很后悔,看着两个没妈的孩子,他决定以死送瓜,要跟李翠莲说说话。

他服毒死后头顶瓜果来到鬼门关,果然是夫妻相会,本能还魂,但李翠莲已经死了太久,灵魂无法寄托在原有的尸首上。阎王一查本子,发现唐太宗的御妹李玉英命数该尽,所以就让李翠莲寄托在李玉英的尸体上,和刘全重归于好。

等于说,刘全到阴间走了一趟,寻回了妻子,获得重生,虽然妻子换了一个躯壳,但人还是那个人,从此花好月圆。这就是民间对于生死最好的想象:死亡本是不归路,但在故事中,流水能回头,破镜能重圆,误会可以修复,生死相隔的亲人有了重聚的可能。

而唐太宗这里,也因为刘全的缘故,确认他的地府之行,不是一场梦。刘全的死而复生,正和唐太宗自己的死而复活一模一样。刘全在地府所遇所见,也证明阎王要求进瓜这些细节不是李世民自己臆想出来的。

于是他的世界观从此改变。地府里那些让他焦虑的存在:六十四处烟尘的草寇,七十二处叛贼的魂灵,都是真的。这就是真正的冲击:意味着他从不怕阴司报应,变成了相信六道轮回、因果相承。

他开始传旨大赦天下罪人,让他们拜辞父母兄弟,托产与亲戚子侄,明年今日超曹,仍领应得之罪。

出恤孤榜文,查到宫中老幼彩女共有三千人,于是出旨配军,内外俱善。

又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水陆大会需要张榜招高僧,一共选得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让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在众僧里逐一查选,唐僧脱颖而出。

唐太宗听到玄奘的名字,沉思良久后问,是不是学士陈光蕊的儿子,得知正是之后, 他十分认可,赐他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在玄奘启程取经之前,唐太宗称他为“御弟圣僧”,两人以兄弟相称,可见唐太宗的重视。

唐太宗的这些心路历程,是取经一事的内因,如果没有他的这些心理变化,取经一事只是西天发出的启示,而人间的这些呼应,使这件事有了更多的维度,也让我们在这些传说故事中读出了无数的闲笔和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