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最美人大代表联络站风采展示 (上)

2024-03-06

【编者按】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巩固提升,全面形成市县乡村“1+13+191+N”“线上+线下”的代表联络体系,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1月28日,在市人大代表履职经验交流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对50家杭州市“最美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进行了通报。

■ 上城区湖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湖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下设东平巷、东坡路(杭州湖滨步行街)两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湖滨辖区6个社区。该站建立“相约星期五”等民主促民生机制,探索形成多点式收集民意、点将式约见代表、认领式协调问题、精准式监督解决的“四式”工作法,提供随时问诊、随时出诊、随时就诊、随时诊断的“四随”精准服务。组织人大代表、居民议事会成员深入参与中山中路整治提升、“青邻”食堂建设、吴山路幸福邻里坊建设等项目,推动解决了仁和路14号危旧房改造、解放路213号居民阳光权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与“湖滨晴雨”省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共融共促,参与107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活动,召开专题座谈会50余次,上报意见建议3581条,通过无门槛的参与,推动立法反映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

■ 上城区凯旋街道金秋花园人大代表联络站

凯旋街道金秋花园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于2012年,辐射金秋花园、华家池、凯华3个社区,辖区内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7名。该站坚持民主民生主旨,按照“四定三式二制一流转”的工作方法,实施“代表参与治理+选民监督问效”双向行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培育对象。联络站坚持“业务拓展提升”和“数字化建设”双轮驱动,精准解决一系列民生热难点问题,受理并解决民生关键小事191件,民意处理满意率达98%。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针对线缆乱象问题,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多次实地踏看,组织开展讨论研究,以“除废线、并散线、理乱线、巧走线”为原则,实际有效地完善了施工方案。

■ 上城区闸弄口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闸弄口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始终坚持“站”在一线的要求,站点设置在一线,代表履职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驻站代表依托社区网格“邻里坊”,构建覆盖广泛的民情联系网。由邻里坊坊员作为驻站代表的民情联络员,建立“日巡查”“周碰头”“月接待”工作机制,深化1+N会谈议事协商机制,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联络站聚焦长期困扰基层治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工作做细做扎实,确保问题整改不反弹。做优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结合文章,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网格工作体系,不断延伸工作触角,力求立法联系工作在民意征求范围上更“广”、在立法建议内涵上更“深”。

■ 上城区紫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紫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坐落于“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诞生地。该站建立了“固定代表+自由代表+特邀代表”协商主体结构,通过线上“云尚议”议事协商程序、线下“邻里值班室”和“邻里值班点”、网格走访收集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按照“切点小、关联广、与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三大特征,将议题分类并制定“民主议事主题清单”。同时,建立培育机制,将合适人选发展成居民骨干及居民议事会成员,带动居民参与议事。联络站重视监督执行环节,遵循“八步走”闭环工作流程,议题完成后,联络站及议事会成员监督小组协助做好回访、协调、再实施工作,并完成利益相关居民满意度评估、成效反馈工作,居委会建档归总,形成长效机制。

■ 西湖区转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转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坐落于转塘街道东狮路9号,集联络站接待室、代表广场、代表之家、代表书房等场所于一体,“一站式”满足代表选民接待、工作面商、学习交流等需求,并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做好值守服务。联络站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进站活动、主题活动、专题议事等,科学排定联络站年度工作安排,确保做到“五必进”,将代表联络站点打造为基层治理服务体系中的核心阵地。深化“一镇街一品牌”工作,发挥联络站主阵地作用,结合转塘发展特色和重点工作确定主题,打响本土化培训学习载体“代表讲坛”品牌。持续加强对街道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每年居民议事会议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为国有资产走上保值增值道路提供保障。

■ 西湖区文新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文新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位于文一西路563号,充分利用现有社区文化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场所,实现“融合建站”“场所共享”,提高群众找代表、提建议、商议重大事项的便利性。2023年,该中心站通过代表码等渠道共收到涉及城建城管、信访纠纷、一老一小保障等线上民意300余件,并通过完善建议处理链条,“无缝衔接”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形成建议办理闭环。专题开展“467创意联盟”、西溪科创园、智慧大厦等产业聚集园区的调研视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监督视察,积极建言献策,有效助推区社会福利中心、康养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和辖区内的民生综合体提升改造,街道养老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残疾人之家功能完善。

■ 西湖区翠苑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翠苑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由翠苑一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提升扩建而来,形成一中心两分站九站点的联络站布局,12个联络站点全部建在居民小区、楼宇园区。该站深化“一站一特色”建设,创新“六步工作法”“12345工作机制”,“民呼我应”工作法被评为2022年度省人大基层单元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坚持人大代表“民情三谈”“五必进”等面对面群众工作好做法,开展“代表亮码进选区”、代表轮值、走访、接待选民等活动,常态化倾听群众意见。瞄准数字化变革“新赛道”,积极推广使用“民呼我应”数字驾驶舱、“智联在线”“代表在线”等场景应用,开启代表“掌上履职”新途径,进一步拓宽了联系群众的渠道,丰富了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

■ 西湖区三墩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三墩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位于三墩镇西行桥70号的历史建筑集研堂,为市历史保护建筑。设有文化长廊、群众接访室、共享书吧、多功能会议室等功能板块,是集接待服务站、代表宣传站、群众“充电站”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联络站坚持“敞开门、常联系”,创新群众约见代表机制,固定开展“相约周三”接待日活动,把群众吸引到联络站,向代表反映问题、与代表聊天拉家常。该站积极推广使用人大“智联在线”应用场景,民意的提交收集、转办落实、办结评价等均可在个人设备上完成,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代表联络站。成立专项课题小组,以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专项课题监督视察,实现全覆盖收集民情民意,全过程组织群众参与,全方位推动民生工程。

■ 滨江区西兴街道滨和未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

西兴街道滨和未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针对社区中95%以上的居民都是青年人才的情况,探索了一条“一统三端两聚”的“青春共治”之路。“一统”即党建统领。通过“1+1+N”的组织体系,汇聚党员及联络站的各级代表、居民议事会成员、民情联络员。“三端”即人大工作向前端移、向中端扩、向后端延。组织代表接待日、人大协商日等活动,召开“民呼我为·青春议事会”,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打造人才服务一体化平台,开通“找人大”模块,架起联通民意的桥梁。及时将线上线下收集的民意民智梳理交办,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两聚”即以人聚事、以事聚人。促进青年社团“大联合”,让青年人才成为滨和的中坚力量。开展“青年创业分享座谈”“青春动起来让亚运更精彩”等活动,营造人才高效能成长的创新环境。

■ 滨江区浦沿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浦沿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按照共建共享原则,融合“大平台、宣传站、连心桥、晴雨表、暖心窝、减震器、回应壁”多重功能,专设联络接待区,开设“办实事”专栏,新设户外普法宣传矩阵,联络站码、代表码站内外亮码,并建有街道人大数字驾驶舱。该站不断完善代表联络站建设运行工作机制,形成“14+1”工作制度。2023年联络站开展各类活动35次,协调解决问题86个。用好“数字人大平台”“代表E键通”,实现代表与选民群众联系“全方位零时差”。新聘企业园区楼长、社区网格长两支民情观察员队伍,打通日常接待“民意收集”末梢。2023年线上线下收集意见建议316条,新华网等各级媒体报道代表风采25次。

■ 萧山区临浦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临浦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位于峙山西路与人民路交叉口,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包含履职展示厅、选民接待室、会议室等多个板块。该站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好桥梁、代表履行职责好平台、代表学习交流好阵地、国家机关听取代表意见好场所等作用,形成“1+2”人大代表联络站构架。制作“代表亮身份,码上听民声”海报,通过代表亮身份、亮承诺、亮代表码,把履职窗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完善提升代表联络站数字化应用系统,推动代表联络站应用系统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横向贯通、与各级人大立法监督等数字化应用场景的纵向贯通,提高群众意见收集、处理、交办和反馈的质量效率。定期通报代表们通过“民声e”履职的周积分和周排名情况,评选代表季度之星,充分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 萧山区盈丰里·亚运村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盈丰里·亚运村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通过多方联动,不断创新联系选民渠道。与立涛园社区合作设立“青春咖啡议事厅”品牌,确立“一月一汇、事务共商、发展共议”的议事制度。2023年共召开“立志青年有话说”民声座谈会13次、“立志青年来找茬”居务监督反馈会9次,拉近青年群体和人大的距离,持续唤醒青年“活力”。“丰北圆桌议事会”居民议事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楼栋长、社区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围绕居民需求、邻里矛盾、社区事务等内容,商议后决定社区重要事务,激发居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内在动力。2023年共开展圆桌议事活动5次、推动解决民生需求10余件。

■ 萧山区新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新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创新“五心”工作方法,密切群众联系,履行代表职责,促使服务更有力度,关注民生更有温度,建言献策更有深度。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融会互通、组织代表沉下心去听真民意、沉下身去找真问题、沉下力去谋真良策,提出许多“带露珠”的意见建议。2023年累计收集意见建议650余条。开展护航亚运、助企纾困、未来社区建设、“一老一小”服务等主题接待活动24次,人大代表参与达697人次。联动纪工委,通过“显影台”专班机制,汇聚监督合力,将高频、热点问题列入监督计划。聚焦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建立“一事一小组、一季一督查、一年一测评”监督机制,全过程监督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 萧山区宁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宁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是萧山区唯一有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驻站的联络站,该站立足基层单元定位,搭建桥梁听民意、心系群众解难题、创新思路提能效。2023年,联络站线下承接5次国家机关进站活动,代表参与82人次;线上依托“民声e”数字化履职场景,延伸监督触角,累计收到意见建议1072条。共有各级人大代表、街道居民议事成员58名进站参加活动,涉及交通、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有力推动了一批市政交通、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的落实解决。将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应用场景与“民声e”数字化应用场景融合,实现代表在线上“参与立法和监督”,对《杭州市农村公路条例(草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意见建议征求,共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意见建议52条。

■ 萧山区瓜沥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瓜沥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位于民丰河村,辐射辖区内185名人大代表。站点按照“六有”标准建设,分上下两层共200平方米,涵盖人大文化展厅、选民接待室、代表学习之家、数智人大驾驶舱等活动场景,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具有瓜沥辨识度。每月25日为“代表进站接待选民日”,联络站每期设定接待主题和代表,并邀请镇政府相关部门进站答疑办事。185名人大代表的“二维码”出户上墙,方便选民时时扫码联系代表,实现代表联系群众的“全时空”和“零距离”。通过“选民接待日”“选民面对面”“民生小微群”“履职直通车”,各类意见建议进入数字流转的“快车道”,由联络站管理员专门负责收集和流转。从建议上传、联络站流转到部门办理答复,不超过72小时,形成工作闭环。

■ 余杭区闲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闲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通过“一堂一廊一站”三大阵地,着力打造“林下”系列品牌,获评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该站创新建立“12345”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实效,让基层声音“原汁原味”直达立法机关。推进“1+2+N”每日选民接待制度,形成“街道主任进站”经验做法。探索国家机关进站新模式,推动“余法驿站”“余检e站”进站试点工作。创新“1155三联工作法”,纵深推进代表联选区联网格联选民。搭建“林下议事”协商平台,创新“六步议事法”。围绕主题活动,开展重点监督,紧盯民生实事项目,打造全过程监督模式。创新闲林特色板块,制定完整的线上建议办理流程机制,用活基层单元、立法数字化应用场景。

■ 余杭区余杭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余杭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深化双向联系机制,创新实施“主题接待日”制度。2023年组织开展“主题接待”33次,收集交办问题396个,小区飞线整治、交通点位治堵等问题大有改善。聚焦“关键小事”,以居民议事会、选民接待、应用场景“民意处理”为主要载体,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和“10+N”专题议事,两年共开展27次,“桥下空间闲置地利用”“公交进小区”等落地见效。引导代表加强与职能部门和业态主体的对接,确保建议撰写更详实贴切,三年共提交建议84件。塔山公园、城东路连接线工程等一大批建议得以规划实施。探索“联络站+共富品牌”模式,组建共富代表小组,全流程跟踪力促本地“禹上稻乡”品牌壮大,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

■ 余杭区仓前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仓前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围绕联络站五大功能,搭建线下24小时“民主客厅”,创新设立“时时民生·日日接待·月月议事”应用场景,打造利民便民的“家门口的代表联络站”。该站打造乾仓·议事、创未来议事品牌,设立企业俱乐部,已成为代表服务园区、服务企业、服务员工的重要载体和履职平台,不断扩展民意直通渠道,实现民呼我为“24小时”快响应,彰显代表“新作为”。目前,该站共有市、区人大代表36名、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69名。自投用以来,共接待群众46276人次,开展选民接待、专题议事等各类活动169场,收集意见建议1901条,开展国家机关领导进站104次,园区停车难、老年人就餐难、公交线路优化等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余杭区径山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径山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位于余杭区径山镇文体中心大楼,总面积500平方米,内设连心桥、议事厅、履职台、回音壁、充电站共五大板块的功能区域。该站通过“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四议六步”工作法畅通基层民意诉求沟通渠道,协商凝聚共识,把民主协商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形成了以“有事有人说,有事有人听,有事有地方解决”为内核,以“尽联心之真、尽协商之责、尽监督之效、尽促进之力、尽智治之能”为内容的“三有五尽工作法”径山人大品牌,努力打造具有“人大味”“径山味”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

■ 余杭区良渚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良渚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围绕“良闻民声联万家”“良言议事商方策”“良智监督惠民生”“良行风尚促平安”“良助共富智赋能”,持续做优“精良人大”品牌形象,打造“良渚古老文明和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特色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努力让站点“亮”起来、代表“动”起来、工作“实”起来。该站突出融合共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与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空间上下联动、内外融合、左右协调、虚实相应,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未来社区(乡村)”新模式。突出数字赋能,通过“码”上办、“机”上见、“云”上学等数字化手段,以数字化改革的迭代升级推动人大履职创新。

■ 临平区东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东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位于人流密集、景色秀丽的世纪公园内。室外阵地设有法治长廊、宪法宣誓墙、人大历史沿革展等;室内阵地由宪法主题展厅、接待室、议事厅、代表履职展台等构成,融合了选民接待、立法联系、宪法宣传、学习培训、智慧人大等多重功能。该站积极探索“联络站+”工作法,创新实施“五个一”机制,总结归纳出“三段五步法”选民接待程序,探索出“一站一特”工作方法,通过“固定接待+日常活动+临理议事+年有评议”方式,实现联络站“周有接待、月有活动、季有议事、年有评议”的规范化管理与常态化运行。

■ 临平区崇贤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崇贤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通过不断探索,深化拓展“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点站融合”模式,使之成为街道的公共活动中心之一。同时,兼具共享法庭、普法讲堂、法律服务、矫正驿站、青少年第二课堂等功能。自投用以来,该中心站联动司法所,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2场、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活动9次,并开展新修订后的立法法法治讲座及图板展览。中心站还设有互动一体机,内设语音留言、虚拟键盘输入、电子邮件等互动方式,为群众“零距离”“全过程”“沉浸式”参与提供方便。

■ 临平区南苑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南苑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应用场景建设,形成“1+3+6”的民情联络体系,多渠道集民意、汇民智,开展调研监督,实现打通民意最后一公里。该站通过完善建议处理链条,“无缝衔接”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形成建议办理闭环。2023年,共收集、处理线上、线下意见建议300余件;开展建议座谈18次、专题督办3次,形成意见建议函36个;参与法律草案意见征集6件,收集意见建议56条。同时,依托基层单元应用场景,从“民意大数据库”归纳高频事项,围绕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开展“临理议事汇·南事共商”专题议事共7次,妥善解决风华苑小区西侧道路修复、龙兴公园东入口周边环境提升等问题7个,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 临平区运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运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坐落于大运河畔五杭集镇。自建站以来,该中心站深入实施“三进两融一环”机制,即全员进站、活动进站、部门进站、平台融合、数智融合、闭环处理,做到了“每周有接待、每月有活动、每季有主题、每年有评议”。近年来,紧盯“发展”“民生”“治理”三大关键词,结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目标,通过“三员五步”工作机制推进代表议事见实效;依托“临理议事汇·共富议事会”,重点就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等主题,组织人大代表、居民议事会成员、选民代表和相关部门开展专题议事,共商良策,合力推动问题解决。

■ 临平区星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

星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推出多项举措,加强选民和代表的联系,建立“1+3+10”代表联络阵地体系,推出“星情观察”品牌,当好代表前哨。该站以“会中商”“会后商”“专题商”推进基层治理,通过居民议事会、专项议题会商、季度接待活动等,让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民生问题在商议中得到有效解决。运用基层党组织活动与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组网运行”模式,统筹考虑联络站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实现阵地的共建共享。积极探索运用“临平数智人大”与“数智星桥”平台互融互通,通过数字化赋能助力代表更高效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