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树:肤为蔡侯纸

2024-01-01

草木欢颜 | 晓芳(植物爱好者,文职人员)

构树,《中国植物志》上标准的称呼是单名一个构。俗名就多了,榖、榖桑、楮、楮桃说的都是它。构树分布广泛,南北各地都有,且相当常见,墙角、石缝、屋顶……有点土就能生根,在疏于打理的院落,冷不丁就长出一棵,不留神就长成了大树。我们小区就有一户,院子里爬满白花紫露草,中间有一株构树,已经三米多高,不知道是几时飘来的种子。没有人会特意在院子里种构树,在它和人类相伴的漫长岁月里,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无用之树,朱熹甚至给它打上了“恶木”的标签。可能是因为构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快速生长,挤占了其他作物的空间,而木质又比较软,作为木材表现实在是很一般。

只是朱老夫子确实是错怪构树了,它的树皮中富含优质韧皮纤维,是造纸的上好原料。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中用到的树皮就是构树皮,苏轼的《宥老楮》一诗中便有“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之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也是用构树皮做的纸印制的。造纸术发明在东汉,“交子”出现在北宋,按理说在南宋构树皮的用途也应该十分广泛,不知道朱老夫子这一句:“榖,一名楮,恶木也”因何而起。当年他送给陆游的一床纸被就是用楮纸制作的,在那个棉花还没有普及的时代,普通人家用纸被御寒是常有的事。另外还有纸袄、纸帐等楮纸做的御寒之物。

构树属于桑科,在我看来,是一种辨识度很高的乔木。它的叶子相当特别,两面都长毛,摸上去厚实略扎手,按《植物志》上的说法是叶的表面粗糙,疏生糙毛,背面密被绒毛。叶型差别挺大,大多数是卵形的,从广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不等,一棵树上通常有几种样式不同的叶子,有一种尤其特别,叶的前端分裂成三叉,而且三叉的每条边都是弯弯曲曲的,像被虫咬过的破叶子。跟无花果的叶子很像,巧了,无花果也是桑科的。另外,构树叶撕开以后,会有白色黏手的汁液流出来。“通常具乳液”,这也是桑科植物的普遍特征。对于构树叶,李时珍的观察很有趣,他说:“雄者皮斑而叶无桠杈……雌者皮白而叶有桠杈”。构树是雌雄异株的,我倒是没有注意过雄株和雌株的叶子有这个差别,《植物志》上也没写,待明年春天构树长满叶了,去仔细看看。

构树太过常见,都让人忽略了它的存在,翻遍相册才发现几乎没有拍过它。幸亏它的果实是惹人注目的,橙红色的聚花果,肉质,像排列得松松垮垮的杨梅。六七月份是它的果期,停在构树底下的车就很倒霉,果子掉下来砸出的红色汁水溅得车身到处都是,洗车是免不了的。构树并没有列入行道树种,绿化部门不会特意去种,这些都已经长到可以遮阴的大树最初的种子都是鸟儿带来的。从我书房的窗户望出去,小区门外的路上就排排长着四棵高大的构树,两雌两雄。雄树开的花像毛毛虫,雌花就是圆圆的头状花序了,花着实秀气,花被管状纤细,是个萌萌的小毛球,顶着一头粉色的飘逸长发。有一回在山路边见着,因为长得太可爱,一时居然没认出来。

构树果虽然对车主不友好,但是能入药,中医上称为楮实子。《本草纲目》有载,说它主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明目。不光果实,构树的叶、根茎、树白皮、皮间白汁都能入药。而皮间白汁又叫构胶,李时珍说:“构汁最粘。今人用粘金薄。古法粘经书,以楮树汁和白及、飞面调糊,接纸永不脱解,过于胶漆。”

可见,随着时光推移,对构树认识也在加深,它的可用之处一一显现,说浑身是宝也不夸张。它还是我国“神舟六号”飞船搭载的5种太空种苗之一,会继续发挥更多的价值。望着窗外那些寻常不过的树,不由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