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目少年思政工程”数字馆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区第44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清廉学校建设

区职业教育中心
记者 余敏 通讯员 陶雅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20年来,临安区深刻领悟践行“八八战略”在教育领域的总体要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临安全力打造“择临优学 赋能先锋”党建品牌,深化“天目少年思政工程”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入推进“五大行动”护航青少年阳光成长,加大教育投入扩容优质资源,切实化解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却顾所来径,临安教育的每一步改革都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源头活水,厚积薄发开创新局面。
时代,日新月异;奋斗,永不停歇。
临安教育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优化教育事业的政策供给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提质合作办学,扎实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目标,助力更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奋力打造“择临优学”现代化教育强区。
深化“择临优学·赋能先锋”党建品牌 “天目少年思政工程”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今年9月1日,“时代楷模”陈立群校长通过直播课程,为7.3万余名临安区师生和7000余名白玉县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拉开“陌上临安 花开白玉——思政一体共前行”活动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临安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于2020年创新未成年人思政教育模式,打造党委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全生态格局,成功入选2022年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
“3年来,‘天目少年思政工程’品牌,作为全区‘共富’标志性成果和数字化改革项目,蹚出了‘全社会参与、全课程融入、全链式育人’的新路子。”临安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褚凯军介绍。今年开始,临安把思政教育的好做法推广复制到结对的四川白玉县,坚持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人才共育,力争打造白玉思政教育的特色。
包含“天目少年思政工程”在内,临安区持续深化“择临优学·赋能先锋”党建品牌,着力教育系统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红色引擎”。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请大家跟我移步至竹种园,一起感受竹韵清风。”在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临安区青云初中,学校清廉小宣讲员卞政颖为参观者讲述有关竹子的历史典故,开展廉洁文化教育。自2018年以来,临安区纵深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已建成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2个、浙江省百个精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1个、省教育系统廉洁教育基地1个、浙江省首批中小学校示范性党组织1个。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临安区教育局深入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关于推行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书记“成长计划”的实施方案》,设立岗位赋能营、实践提能营、考赛聚能营三个“成长营”。临安区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开展教育系统“我心中的好老师”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全区学校聚焦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关心关爱五大内容,开展自我检视、剖析和展望。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优质均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入学3个多月,我和她妈妈对于新学校的顾虑全打消了,总体感受就四个字:意外之喜!”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徐先生说。
今年9月,作为杭州锦绣育才教育集团托管的学校,青山湖育才科技小学正式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城西科创大走廊青山湖区块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还缓解了很多高层次人才对子女教育的焦虑。
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临安新改建各类学校91所。其中,2017年撤市设区以来,共投入31.55亿元用于中小学基础建设项目,建成投用职教中心、青山湖育才科技小学、於潜镇中心幼儿园等39个高品质现代化校园,新增学位2.3万余个,成功创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
“2022学年在於潜镇中心幼儿园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仅5人,今年这一数字一下子提高到了90人。”随着新建的临安区於潜镇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园长余海威认为,这不仅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融杭6年,临安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扩容增效,一大批公办幼儿园建成投用。全区幼儿园公办率从2000年初的56.8%提高到现在的81%,普惠率达97.5%、优质率达91.5%,省一级幼儿园9个园区、省二级幼儿园72个园区。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城区公办园推出普惠托位200余个,乡镇幼儿园普惠托位全覆盖,并坚持动态扩容,为幼儿提供更多优质照护。
“我们是老牌职校,一直存在两个老大难问题。”临安区昌化职高校长丁军介绍,第一个问题是,300多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已投用13年,塑胶跑道破损严重;第二个问题是,宿舍楼没有单独的热水淋浴间,学生平时洗澡很不方便,“今年暑假启动施工,如今塑胶跑道和篮球场已焕然一新,热水淋浴间也改造完成。”
今年,临安区教育局利用假期,对全区30多所学校实施了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这是全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设施升级。
硬件提上来,软件强起来。
这些年,临安在“教育共富”和城西科创大走廊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打响临安教育“择临优学”品牌,围绕管理共进、师生培优、资源共享等方面,与学军中学、杭十四中、育才教育集团等开展合作。借力晨曦小学、实验初中等区内名校,“名校牵手县高”“名校结对新校”,构建区域内名优学校引领机制,与杭州主城区学校结对组建27对义务教育共同体。近3年,创成17所浙江省现代化学校。
对于职业教育,临安把目光聚焦在产教融合发展上,高水平推动成职教育融合普惠。
全区充分发挥杭州城西科创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基地质效,与杭氧、万马科技等47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建设,建构12个专业的融合培养体系。推进“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省级民生实事,已完成培训7288人,完成率116.4%。
“择临优学”培育时代新人 青少年阳光成长工程护航教育新征程
今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2022学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情况报告显示,临安区以94.19%的总成绩合格率排名浙江省第五、杭州市第一;以29.75%的总成绩优良率排名浙江省第四,总成绩优良率连续6年排名全省前十位。
这组亮眼的数据,是9年来临安在体育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结果。2014年,该区先行一步,颁布《临安市体育中考方案》。该方案出于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考量,分必考、选考、抽选考三块内容。同时,体育中考总分从原来的30分增加到40分,巧借考试的“杠杆”之力,提高家长、学校、学生对体育的重视。
除了体育教育改革,打造中小学生阳光成长工程,还有哪些抓手?临安根据《杭州市青少年阳光成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大力实施思政教育“树苗”行动、家庭教育“助苗”行动、心理健康“润苗”行动、体育教育“强苗”行动和法治教育“护苗”五大行动,落实“五育并举”。
今年8月,临安区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基地在锦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牌。基地成立后,定期为全区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心理评估与筛查、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减压调适、科普宣传、危机干预等服务。同时,探索“医教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由省、市级心理名医定期坐诊,实现心理专家进校园活动全区中小学全覆盖。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数字化场景应用,确保中小学生“一人一档”精准干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目前,全区已提前3年完成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创建100%目标,15所学校创建为区示范家长学校,充分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班级建设,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区妇联、检察院、教育局等部门成立“山花妈妈”平台,组建“1+3+X”阳光护苗小组;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专项能力培训覆盖90%以上的中小学校;组织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校园活动50余场,受益家长13万余人次。接下来,区教育局将积极推进幼儿园创办数字家长学校,今年预计10所幼儿园将完成创建工作,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