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宋柚汁”之后 衢州常山的这款“网红”饮品卖得怎么样?

2023-11-02

记者 邱丹晨 通讯员 刘科雅

洗瓶、消毒、灌装、旋盖、贴标……眼下,在位于衢州常山的柚香谷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双柚”生产线高速运转,马力全开。一瓶瓶刚刚出厂的“宋柚汁”立即被打包装车,销往杭州、上海等地。

随着香柚逐渐进入采摘高峰期,在柚香谷的种植基地,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工人们在林中来回穿梭,采摘、分拣、装箱、搬运,一刻不停。再过不久,胡柚也将开摘。

“目前采摘季,客户来访较多,日程排得很满。”生产线忙,基地采摘忙,柚香谷的负责人宋伟也很忙,不过他的心情却很不错。三个多月前,企业的核心产品“双柚汁”更名为“宋柚汁”,经历了短暂的磨合期后,如今销量稳步提升,“我们去年销量将近4亿元,到今年底,完成年初定的‘增长一倍’的目标,没有太大问题。”

不惧更名,“爆品”销量稳步提升

“更名到现在,特别是省内市场,每个月的销量都在创新高。”面对更名带来的影响,宋伟开门见山地表示,“没有大的影响,这让我们也比较惊喜。”

透明的玻璃瓶、金黄色的瓶盖、嫩黄色的果汁……2022年,一款名为“双柚汁”的饮品逐渐走入消费者视野,凭借着酸甜清爽的口感、小清新的外包装成为不少江浙沪食客餐桌上的“标配”。

产品的火爆却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柚香谷“双柚汁”成为网红饮品后,随即迎来大量“跟随者”。为了摆脱仿品带来的负面影响,今年7月,柚香谷宣布进行品类更新升级,并将“双柚汁”更名为“宋柚汁”。

“老实讲,刚刚改名那段时间,每天都很忐忑,不知道市场反响怎么样。”宋伟坦言。而随着产品销量的稳步提升,团队才仿佛吃下“定心丸”,“这证明我们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可。”

如今,“一夜爆火”的柚香谷已经有了更加清晰且宏伟的目标:在今年的基础上,明年底争取销量增长两倍。而面对全新的市场挑战,柚香谷能否将在浙江市场的成功复制到全国更多区域市场,将成为其能否实现目标和延续火爆的关键所在。

从国内饮品市场来看,柚香谷依旧是个“新兵”。目前整个柚香谷的年产能在2000万箱左右,其中,在核心的浙江市场就能够消化超1500万箱。

在宋伟看来,自己和团队还只是“刚刚上路”,不过面对明年“增长两倍”的目标,企业已做好准备。目前柚香谷的产品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针对原料、产能限制,一方面,企业正着手推进国内外种植基地的香柚收购,加码布局新的产能建设,另一方面,也在提前布局包括江浙沪在内的八省一市的招商。

被迫改名,背后透露出些许无奈

“市场上太多仿品干扰,都叫‘双柚汁’,我们自己统计了一下,大概有120多款。”三个多月过去,提及更名,宋伟还是有些心痛,“要不要放弃自己一手打造的品类名,我在这个事情上纠结了三个多月,最后痛下决心,长痛不如短痛。”

在柚香谷推出“双柚汁”走俏后,相关品类的商品层出不穷。记者曾走访杭州多家餐饮店、超市后发现,多个品牌的“双柚汁”都为300毫升或接近300毫升的小瓶包装。单从外观看,高度相似的包装让人一时有些难以分辨。

而打开手机上的购物软件,搜索“双柚汁”,几十种“双柚汁”映入眼帘,看产品图,不仅饮料瓶身,连外包装纸箱的设计都与柚香谷“双柚汁”非常相似,再看产地,遍布全国各地。

“大量的高仿产品严重侵害柚香谷‘双柚汁’的专利权。但我担心的不仅仅是这点,而是这些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添加了色素、防腐剂,还有些根本不含香柚也打着‘双柚汁’的幌子。”宋伟说,仿冒产品必然会影响柚香谷“双柚汁”的品牌建设和后续发展。

出现高仿产品对企业伤害很大,但维权却不容易。衢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与专利商标监督管理分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120余款“双柚汁”高仿产品中,大部分为省外企业生产,导致取证、执法存在一定难度。部分仿冒产品生产企业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来规避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也增加了执法难度。

“我们公司对这个产品期待很大,改名是为了跟仿品区分开来,差异化是品牌的生命线。”宋伟介绍。胡柚、香柚在宋朝就有种植,宋代不少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咏叹香柚的名篇佳句。另一方面,围绕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常山江“宋诗之河”在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独具特色。“改名叫‘宋柚汁’,有不少文化内涵在里面。”宋伟说。

全链条发展,为“双柚”产业提供“硬支撑”

柚香谷“双柚汁”看似“一夜爆火”,背后透露出的则是地方对于特色产业的长期耕耘。

常山胡柚是“双柚汁”的主要原料,也是常山乃至衢州家喻户晓的地方特有柑橘品种,距今已有600多年栽种历史。但是长期以来,胡柚却因为略带苦涩的口感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喜爱,在常山几乎随处可见,却身价平平。

目前,常山全县胡柚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年产量12万吨。过去,常山胡柚以卖鲜果为主,附加值不高。如何让常山胡柚叫好又叫座?近年来,常山聚焦“两柚一茶”全产业链发展,不断研发胡柚深加工产品,已开发出“饮、食、健、美、药、香、料、茶”八大系列70多种产品,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比如胡柚饮品,常山就有不少企业在做。以浙江艾佳果蔬开发有限公司的胡柚汁产品为例,企业负责人钦韩芬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企业就开始胡柚的深加工探索。由于胡柚本身微苦的特性,过去胡柚汁口感也偏苦,一直没能打响。如今,通过在种植和生产加工阶段进行技术改良和优化,胡柚汁的口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销售也获得拓展。

通过不断提升胡柚品质、挖掘胡柚价值,常山胡柚鲜果价格实现从过去的一袋10元到一个10元的精品化跃变。常山胡柚还成功入选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指定供应水果。最近,常山胡柚搭配咖啡的“柚C美式”又成了年轻人的新宠,让常山胡柚的微苦味有了另一种诠释。

“深加工的兴起,产业链的延伸,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也推动了胡柚收购价格的稳步提升,带动村民增收,解决就业问题。”常山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胡柚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下,今年常山全县“双柚”产业总产值已达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