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具有可操作性、标准化的规程解决社区议事协商的难点

以新中国“第一居”杭州市上羊市街为例

2023-10-13

《“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议事协商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组

治理需要程序化和标准化,议事协商也不例外。程序具有重要的价值,民主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程序建设。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于2022年11月被浙江省民政厅列为浙江省城市社区议事协商的试点。自试点以来,上羊市街社区直面城市议事协商过程存在着的问题,聚焦于议事协商的“四大难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并制定出试点工作方案,确立坚持党建统领,以《上羊市街社区“邻里圆桌会”议事协商手册》的制定为突破口,以《手册》提升上羊市街社区治理品牌“六民法”,着力提升城市社区议事协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聚焦于四大“难点”

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紧扣城市社区治理特点,围绕加强党的领导、激发参与活力、保证参与秩序、提升协商实效等目标,以“六民工作法”为基础,更加注重社区协商的程序设计,通过《上羊市街社区“邻里圆桌会”议事协商手册》的制定,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议事协商的有序性、规范性与有效性。

(一)针对“议事主体”缺乏多元和包容性的“难点”以及主体的模糊性,明确议事协商主体,保证主体到位。在《上羊市街社区“邻里圆桌会”议事协商手册》第五条作出这样的规定:社区议事协商参与主体由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组成,在保证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基础上,建立“5+N”议事主体模式,确保利益相关方参与到位。“5”即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律师、相关社区工作者。“N”即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和特邀代表,可根据协商事项动态调整。同时,设立居民骨干培育项目,保证参与者能力到位,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提升参与能力,使更多居民有动力、有能力参与议事协商。

(二)针对“议什么”存在着随意性的“难点”,制定议事协商目录,保证议题科学和可执行性。在《上羊市街社区“邻里圆桌会”议事协商手册》第六、第七和第八条作出规定:第六条提出“按照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的要求,立足社区治理实际需要,统筹兼顾民主与效率,合理确定社区协商内容”;第七条明确将“违背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事项”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不列入议事协商范围之中;第八条明确提出“社区党组织要把握协商的正确方向,社区居委会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细化社区协商的内容,制定社区议事协商事项动态清单”。

(三)针对“怎么议”缺乏规范科学的程序“难点”,规范议事协商流程,保证过程有序。在《上羊市街社区“邻里圆桌会”议事协商手册》中作出具体的规定,遵循“八步走”闭环工作流程,保证程序合理、环节完整。同时,在议事协商过程中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规定议事发言须遵循“主持中立”“互动发言”等规则,承认差异、尊重个体,并努力以公共价值为取向进行价值整合和利益整合,通过平等包容的议事协商,求得最大公约数,为协商结果最终落地奠定基础。

(四)针对“议的结果”常常是议而无结果且缺乏必要的合法性之“难点”,紧抓协商成果落实,保证结果可靠。在《上羊市街社区“邻里圆桌会”议事协商手册》中的《第七章 议事协商的结果:采纳、落实、反馈、监督》和《第八章 议事协商的保障:采纳、落实、反馈、监督》中作出具体的规定:制定表决制度,规定票决数过4/5的,视为达成一致意见,经社区党委审核和公示,即予以落实;未达到比例的,根据表决赞成人数分情况处理议题去向,使协商结果能最大限度反映居民共识。按照“谁负责、谁执行”“谁受益、谁监督”的原则,分类分层紧抓议事协商结果的落实。同时,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协商结果的落实。

迭代升级“六步工作法”

诊断出“四大难点”之后,上羊市街围绕《上羊市街社区“邻里圆桌会”议事协商手册》的设计、制定、颁布与运用,迭代升级了“六步工作法”,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一)明确了“谁来议”。通过建立“5+N”议事主体模式,将议事主体的组成与结构以手册的形式加以规定,确定相对稳定的利益相关方代表,特别是相关弱势群体代表,一方面,增强了议事协商的专业性、专门性和针对性,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议事参与者不缺位、不越位;另一方面,提升了协商的代表性、包容性和广泛性,扩大了团结面,保证了协商的客观与公正。

(二)规范了“议什么”。通过制定动态开放的议事协商目录,在拓展协商覆盖面、强化协商适用性的基础上,按照“协商议事一次,示范解决一类”的原则,对议题进行筛选和规划,将议题划分为“必须议、可以议、不能议”三类,为议题的筛选提供了指引,增强了议题设置的科学性,使议事协商能够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提升了协商资源利用的效益,并逐步在同类小区、同类事项、同类问题的协商中总结形成了一套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提高了议事协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保证了“议而有决、决而有果”。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实际效果。将议事协商表决与成果落实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解决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保证了融合各方意志的决策能够落地见效,避免了协商流于形式,将基层协商议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真正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四)促进了居民对议事协商结果的理解与遵循。合理的议事协商程序设计、流程规范、制度安排与成果运用,使社区议事协商“能用、好用、管用”,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协商获得感,培育了社区议事协商的文化氛围,转变了居民处理公共事务的观念与方式。上羊市街社区居民在处理公共事务时更加重视讲情说理、沟通合作,更加理解关于公共事务的决策,更加具有相互尊重、诚信守约的精神。

当下,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标准化、程序化应该是推进议事协商工作的重心, 因为程序、标准是协商民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上羊市街社区“邻里圆桌会”议事协商手册》,为城市社区议事协商“建章立制”,明确了议事协商主体、内容、程序与成果运用,为城市社区议事协商的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课题组成员:郎友兴、李敏、万莼、薛晓婧、金慧、郭子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