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农 绘出和美城乡新画卷

2023-10-08

建德钦堂田间。受访者供图

淳安农商银行推动传统服务和智能化服务融合发展。

记者 黄宇翔

【关键词:金融助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再攀峰,党中央为“三农”发展擘画出一幅令人憧憬的宏伟蓝图。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杭州金融业不断延伸金融服务“三农”的广度和深度,为浙江和杭州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贡献源源不竭的金融力量。

亮点样本

“杭州农信”,为农而生

就在前不久,“杭州农信”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跨越——

今年8月8日,“杭州农信”各项存款稳稳跨过“万亿”,达到10101亿元,占全省农信近1/4;存贷款规模达17581亿元,居杭州全市银行业第一。

杭州农商银行系统(简称“杭州农信”)是浙江省农商联合银行的派出机构,管理着杭州联合银行以及余杭农商、萧山农商、富阳农商、临安农商、桐庐农商、建德农商、淳安农商等共8家农商行。其中,杭州联合银行是全省农信的“规模一哥”,而另外7家农商行的存贷规模也均居当地金融机构第一。

“党建+金融”,共建新农村

跟浙江的其他信用社一样,杭州地区信用社是在党的领导下,最初由农民合股创办、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合作制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镌刻了红色基因。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让农村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但乡村缺资源、缺人才、缺平台的问题仍在存在,如何打破这一瓶颈?“杭州农信”的答案是:赓续红色血脉,深化党建共建,以“党建+”促进“发展+”。

2018年,《杭州农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出台,并率先在桐庐探索农商银行与组织部门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三级党建联建。

“我准备开一家副食品店,都已经装修好了,现在还差5万元资金用于进货。”在桐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微信群里,“准店主”王先生“@”了驻村客户经理后,马上得到了回应。

记者了解到,“党建+金融”共建体系包含了农户创业、特色产业等各类共建联建,实行差异化的授信额度和利率优惠政策。如产业联建方面,桐庐农商行就针对县域块状经济特色,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组建了制笔、针织、医疗器械等八大特色产业党建联建,推出“妙笔贷”“针织贷”等量身定制信贷产品,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目前,入联企业已达7020户,贷款户数3536户,贷款余额124.11亿元。

“党旗红、乡村兴”,在杭州农信“党建+”的引领下,各地农商银行与当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走进钱塘区义蓬街道春光村,山明、水秀、路净,一派美好的田园景象。但谁能想到,这个市级“美丽乡村特色村”,曾一度是经济薄弱村。它的“逆袭”故事,还得从萧山农商银行开展的“村银共建新农村”模式说起。

萧山农商银行以资金合作、管理合作、服务合作和信用支持的方式,携手萧山区和钱塘区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村银共建新农村”活动。12年来,该行已捐赠村银共建资金16.23亿元,帮助越来越多的乡村实现美丽蜕变。

统计显示,目前杭州农信已累计投放村级资金144.6亿元,支持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村容村貌提升。

网格触达边角,“春雨”聚集人才

在山地丘陵、偏远的乡村,农信网点是唯一的金融守望者。拥有660个网点、825个丰收驿站的“杭州农信”,服务触角已延伸至杭州2380个区、县、镇及行政村,成为离农村老百姓最近的银行。

临安区岛石镇地处浙皖边界,距离临安城区两小时车程,当地百姓看病、办事都很不方便。为此,临安农商银行联合当地医保局开启“医保+银行”合作模式,全区66家网点均可办理医保业务,打造出“30分钟医保服务圈”。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把事情办好,真是方便了我们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岛石镇的杨永芳在该行岛石支行办理完医保参保业务,快捷的流程引得她连连称赞。

在淳安县下姜村,村民余大姐则在村里的农商银行丰收驿站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坐在家里就收到了证照快递。

网格触达边角——这是“杭州农信”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也是它安身立命的法宝,通过长年坚持靠前服务,其已构建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网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破解乡村人才“引育用留”问题,“杭州农信”与杭州市委人才办联合发布“春雨计划”,辖内8家农商银行组建全国首个“乡村振兴人才银行”,打造五大业务产品体系,让梦想照进乡村。截至目前已累计授信乡村振兴人才超45000户,授信金额超328亿元。

“正是有农商行的支持,我的创业梦想才得以实现。”95后沈杨健是杭州某网络科技公司创始人,大学毕业留杭创业时为启动资金发愁,在一次高校创业对接会上,余杭农商行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并发放贷款30万元,点燃了他的农创客梦想。时光不负有心人,经历5年多的发展,如今沈杨健公司的农产品销售额已达上千万元,并帮助西南多个省市1000多户农民打开了农产品销路。

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

“姓农、姓小、姓土”——回溯杭州农信历史,是一部扎根农村、紧接地气、服务“三农”的发展史。长期以来,杭州农商银行系统与地方共生共荣,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帮助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千岛湖智谷项目,是淳安飞地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投资建设之初,淳安农商银行就授信1.2亿元资金支持,同时创新推出“公益林林权质押”的方式来支持项目开发。该行还在智谷内成立“在杭党群便民服务中心”,通过丰收驿站为“飞地”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大洋镇章家村位于建德市南部,低丘缓坡的地势与独特的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白枇杷的生长。正如大家看到的,每一颗枇杷都有乒乓球大小,轻轻咬一口,香甜的汁水能够溢满口腔……”在“红耕大洋”直播间,一场由农创客与建德农商银行共同策划的直播带货活动正在进行。直播结束后,客户经理小杨马上在丰收互联App的“丰收购”平台,上架了系列特色农产品。

“展销+直播”是“杭州农信”把握时代脉搏助农的一种新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杭州农信”全方位推进智慧工程,以市民卡为载体相继开展“智慧市场”“智慧农居”等项目,让数字金融更好惠及民生。

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离泥土越近,就越有生命力。这些是杭州农信70年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它在“支农支小”大道上的生动实践。

在杭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之际,“杭州农信”近年来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做小做散”,累计投放涉农贷款超2430亿元,占全市银行业1/4;同时承担全市超90%的农户贷款和超80%的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持续发挥着金融服务地方“三农”的主力军作用。

“杭州农信”,为农而生。

城市范例

勇当金融助农“探路者”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乡村田野是金融服务的热土,缩小城乡差距,需要金融的支持。近年来,杭州金融业正以“探路者”的姿态积极践行金融助农。

2021年,杭州启动了金融助力山区四县帮富改革行动,一系列“金融组合拳”随之打出。两年来,山区四县金融业增加值保持年均两位数高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增加值达12.6%,高于全市4.3个百分点。

专项行动下,山区四县建设了具有地方辨识度的“一县一品”区域金融服务示范品牌,如桐庐县产业资本引育基地、建德市山区县企业上市头雁工程、淳安县三农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等。相应的,以地理标志为代表的知识产权融资也在向杭州的农村扩展,在杭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淳安水饮料、临安山核桃、建德豆腐包、桐庐洪家黑猪等“土特产”发展。在杭州金融业的助力下,截至6月底,我市累计支持“农创客”达4.55万户,授信金额328.5亿元,贷款余额211亿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还打造了全国首个证券外市场专门支持山区县发展的特色交易板块——“共同富裕板”,积极打造出“产业服务联盟+资金供给体系+上市培育基地+员工内部持股”四位一体的帮富体系,统筹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知识、人才“六下乡”。

金融如何服务农村?在杭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拓展新场景。比如在生产环节,网商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在生猪产业集群推广“智慧畜牧”;在流通环节,工商银行打造工银“兴农通”App,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信贷支持环节,农业银行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惠农e贷”,打破乡村金融的时空限制和信息壁垒。

如何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稠州银行就在杭州乡村签约了数千个金融服务站点,直接为农村居民提供精准服务;杭州银行积极推动“两山”生态价值转化,以“民宿贷”等产品帮助农民实现从靠山吃山到富山养山的转变;华夏银行则根据村镇经济特点推出“村民贷”,有效缓解村镇经营商户缺资金、缺押品的困境……通过不断引导金融活水灌溉广袤田野,杭州金融业正在“金融助农”打造共同富裕“杭州样本”的路上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