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在家门口进行,如火如荼的赛事,牵动着每个杭州人的心。这让我想起2022年2月,我接到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副社长阮振亚老师的电话,他提议我整理一下历年集藏的体育运动会专题老报纸。这个点子激起了我的热情,经过10多天的翻箱倒柜,一大摞百年百种体育运动会报纸,整整齐齐摆在了眼前。
体育史载,我国最早的体育学校是清光绪31年(1905年)秋在绍兴创办的大通师范学堂,创办人是光复会会员徐锡麟、陶成章。1907年初,鉴湖女侠秋瑾曾来校主持,并把徐锡麟创办的“体育会”附设在该学堂内。
我理出的老报纸中,最早的是1912年12月1日出版的《全浙公报》,头版赫然刊有“浙江体育学校续招生广告”:本校报名以阳历十二月十五号截止,十二月十八号考试,凡有志来学者务须随带四寸相片到校注册并取阅。杭城曾安街本校白。
翻阅体育史料,浙江体育学校创办于1912年9月,创办人为王卓甫,校址设杭州,初期由省城议员沈钧儒任董事长,浙江体育会会长吕公望(浙省督军省长)兼任校长。后改名为浙江体育专门学校,注重军事体育,尤重兵式体操和拳术,办至1933年止,毕业学生1000多名。体育史专家认为,该校是辛亥革命后开办的第一所体育学校,办学业绩已载入体育史册。
110年前出版的《全浙公报》刊发的这则浙江体育学校招生广告,寥寥数语,却是无声胜有声啊。
故纸堆金,老报纸的魅力就在于刊有历史的记录。1934年5月26日出版的第34期《杭州民国日报画报》,刊出了浙江第四区(今丽水地区)第二届全区运动会处州中学之方舞、艺专与之江队球赛、女子初中五十公尺预赛和处中女子篮球锦标队照片等。后人是不是从中可以窥见旧时浙江地方单位开展体育运动的一个侧面?
翻阅老报纸,也总能从中获得惊喜。有一份1935年10月13日出版的第13号《京报快刊》,刊发了1935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第二日、第三日的比赛内容。其中有大会总裁判张伯苓和获取男子一百公尺决赛第一名刘长春的照片。这两位,前者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最早倡导者,曾出任过多届远东运动会的中国领队和大会总裁判,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后者是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理念深入人心,体育运动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有报为证:1958年9月11日出版的第4号《体育报》头版刊有“明年9月在首都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另有一份1959年8月21日出版的第3712号《解放日报》,头版报眉刊有《全运会准备工作大致就绪》。报道披露,“参加一届全运会的运动员有七千七百另七人,其中女选手为二千四百二十六人,裁判人员共有一千六百八十二人。”报道还说,规模巨大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不久即可全部完工。全运会将进行实况转播。
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一如东方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1959年至2021年,全运会已经召开了十四届,成绩卓越。
盘点近期整理出的这些刊有体育运动会的专题报纸,诚如一首老歌所唱:“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