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心韵 记者 熊艳
活动现场图片由市园文局提供
一河通南北,文脉连古今。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迎来申遗成功9周年。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运河、京杭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沟通维系着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6月21日,“同一条运河——2023年中国大运河杭甬对话活动”在杭州小河公园主会场和宁波慈城美术馆分会场同时举行,这是自2021起举办的浙东运河杭甬对话活动迎来的第3个年头。
活动由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委宣传部、宁波市委宣传部指导,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主办,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承办。
保护与传承被运河人说得如此生动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年,我来到桥西社区,9年来,见证了桥西的变化,这里安放着老杭州的集体记忆。”
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桥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项政说,运河最大的变化是——水陆生态更和谐了!每次巡河的时候,松鼠相伴,水鸟飞舞,生态和谐的情景往往会将我一周工作的疲惫一扫而空;2015年以来,桥西经历了七轮文化景观提升,可以说每一次提升都是将运河文化更深挖掘后融入日常景观中,也建成了包括大运河数字文献馆、数字影像馆、桥西历史文化馆等载体,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变得更可触摸可感知。
“大运河是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活’,也是生活的‘活’。”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副主任沈莺说,这也是将今年活动地点选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地标之一小河公园内的原因,因为大运河是游客与市民的运河。
此时此刻,清晨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几位美丽的女子身穿漂亮旗袍在公园拍照,边上一位大叔正在表演空竹,远处的游客在文化景点观光游玩,巡护员每隔一段路便停下来拍照、记录……如今,这温馨又美丽的一幕已成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常见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杭甬两地学子也带来精彩成果分享。宁波市鄞州区中河实验小学展示了“星河少年团”护河成果,杭州则分享了以大运河文化为设计元素的创意产品;杭州市京都小学和宁波市鄞州区中河实验小学共同发布了运河文化主题校本课程,建立两校运河文化交流结对联盟。
杭州不断织造保护管理体系“金钟罩”和“铁布衫”
杭州一直高度重视大运河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工作。2017年杭州沿线27个遗产城市中率先出台保护条例,近年来为响应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国家战略,又相继出台了《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杭州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等法规。
“今年,杭州在已构建较为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织造新的‘金钟罩’和‘铁布衫’,推广应用《杭州大运河遗产河道历史环境保护控制导则》;而《宁波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也将正式施行。”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房友强说,相对于顶层设计的《保护条例》《保护规划》等,《导则》更侧重于深化细化落实法规要求,更加针对日常保护管理具体工作,实操性更强。关注点除了遗产本体外,还延伸对周边历史环境进行分类分段按要素进行引导与规范,强调整体风貌保护管控的理念。
活动最后,《钱塘剪纸》非遗传承人方建国大师带领大家共同剪出“同一条运河”图样,悠悠运河水连接着杭州拱宸桥与宁波灵桥,运河古韵传出悠扬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