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导游的标准说法,旅行团的团餐是管你吃饱、不管吃好。那么,旅行团里最大众化又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炒土豆丝儿。我也参加了不少旅行团,国内、国外的都有,发现团餐是个奇妙的菜系。没开餐的时候,大家对它各种抱怨,嫌弃菜的品种太少,制作粗糙,吃来吃去就是那么几样菜。一上桌子,每个人都埋头苦干,转盘转得飞快,哪个菜都不愿意落下,最后总是盘干碗净,可见中国人的适应性之强。走遍大江南北,甚至欧洲三国,万变不离其宗,肯定有一盘炒土豆丝儿!至多依照厨师的籍贯而略有变化而已。
国外的中餐馆很多是专做团餐的,与几个旅行社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之后,真是常做常有。厨子福建人、广东人居多,所以口味比较清淡,刀工精细,土豆丝切得比较细,用水漂洗掉淀粉质,炒得干爽坚挺。配菜是同样切得很细的青椒丝、胡萝卜丝,有些还会撒上把葱花。
20世纪90年代,在一家意大利的中餐馆,我遇见了一个青田大叔。青田是我们浙江的侨乡,传说每户人家都拿得出十本、八本外国护照。知道我是杭州人,大叔有种他乡遇故知之感,就坐在台阶上,一边抽烟,一边和我说了会儿话。他是老板的亲戚,因为不懂意大利文,几乎不出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住在餐馆的地下室里。这样的生活已经过了好几年。但他还是很开心,因为可以寄钱回家给儿子读书。现在他的儿子已经在意大利念书,前些天终于有机会去了一次博物馆。抽过一支烟,他又回厨房去洗菜、切菜了。遇到他之前,我也听说过某个同学的爸爸出国打工了,工资高得超乎想象,那就像是一个梦。见到一个真人,还是挺吃惊的,原来光环都是虚幻的,真实的生活是那么残酷。
红遍网络的张兰女士,也就是汪小菲的母亲,她的第一桶金就是在唐人街的中餐馆赚到的,每天要切六大筐土豆丝。不管是否喜欢张女士的做派,不能否认的是她的战斗力真的爆表。她曾经在直播间,盲切蓑衣黄瓜,并且提示观众不要模仿,这功夫确实是每天切六筐土豆丝打下的底子,非常人可及。
跑到山西、甘肃一带,土豆切得就粗壮了,也不再追求那种极致干爽,而是喜欢保留土豆本身粉糯糯的质感。配菜就重口味了,青红辣椒是起码的。要是碰到川湘厨师,还得加上炸得脆脆的干辣椒,一片红。西北人则要撒上孜然粉之类的增香,抑或是锅子本身沾染了过重的香料味,已经无法去除,炒什么菜都是这股味儿。
我曾经在家里尝试过这种“烂糊”烧法,不下那么重的佐料,只是把土豆丝、胡萝卜切得短一点,多加点水,加锅盖多焖几分钟。土豆的品种偏粉,成品的效果还不错,比较入味,吃起来软糯之极,有点像婴儿食品,可以用勺子兜着吃,越吃越想吃的那种。美食作家殳俏写过上海的烂糊面,每个小朋友都吃过的煮得稀烂的青菜肉丝面,当然汤有可能是鸡汤。吃的时候,你还可能戴着围兜呢,防止把衣服弄脏。这种烂糊土豆丝,和烂糊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让你无比放松的食物。
新冠疫情过峰之后,有专家建议大家多吃碳水化合物,说米面是最容易消化的,不用额外消耗能量。我才知道“五谷为养”的意思,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营养价值高,可消化它们,需要我们的身体同样健壮,有能力去吸收。恰恰是都市白领最看不起的“碳水”,才是合肠胃、最不会有负担的。
写到这里,我又要去炒一盘土豆丝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