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熠昆:砥砺深耕13年,在机器人赛道上一直奔跑

2023-06-15

记者 童倩

走进浙江国自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产品测试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样式各异的移动机器人。有的机器人还装有“眼睛”和“耳朵”——搭载摄像机、声音传感器等检测设备,能够将所采集的视频、声音数据上传至监控后台,实现远程控制、语音对讲和实时报警等功能。

“这就是陶总及其团队研发的巡检机器人系列产品之一。它们爬坡越坎如履平地,‘望闻问切’十分能干,甚至在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地方,都能替代人工作业。”提起自家公司产品,员工潘惠芳自信满满。

见到潘惠芳口中的“陶总”是当天下午2点多,他刚开完一轮研发业务会议,匆匆赶到采访现场。自从2010年毕业进入国自机器人从事技术研发工作,至今已担任国自机器人的首席技术官多年,从全局技术架构的搭建到产品应用效果的复盘,他每天的行程安排相当紧凑。

如今,中国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2022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国自机器人也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成长为行业前沿公司。这其中有陶熠昆的一份贡献。

人物名片

陶熠昆,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移动机器人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其中巡检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流机器人成功出口欧美日,替代国际标杆系统。已授权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承担国家、省重大项目4项。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等荣誉。

坚定初心,移动机器人大有可为

把时间拨回到2010年前后——那一年,国内机器人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移动机器人行业多数停留于“研发”阶段,并未被广泛应用于市场。陶熠昆说,当时的移动机器人研究主要还停留在高校实验室内:“移动机器人如何走出实验室、广泛进入市场?隐隐感觉这里边大有可为。”

当时,在浙江大学控制系攻读研究生的陶熠昆,对机器人行业抱有极大兴趣,并展露出很高的天赋。他和同学组成的团队参加机器人领域的全球顶级赛事——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并获得了救援组冠军。这一年,谷歌、微软等外企是不少高校生眼里的“香饽饽”,陶熠昆却没有按常理出牌,毅然选择加入员工规模不到10人的国自机器人。

“在校期间,与国自的初创团队便有接触、合作,毕业后加入国自于我而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国自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探索移动机器人的平台。”

彼时,作为名校毕业生的陶熠昆,面对前景未知的全新行业,选择与一家创业公司从零开始,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敬佩的。

坚持深耕,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期

谈起科研经历,他很是感慨:“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期的坚持,很多事情我们很难用预测性的方式把它做好,就是要不断地碰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迭代、完善,才能让产品性能更上层楼。”他不仅一手搭建了国自的研发团队,完成技术发展路径的设计,还带领团队推出多项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为公司及行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10余年来,陶熠昆亲身体验着机器人行业发展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机器人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它可能会慢慢从一个专业化的设备演变为一个使用频繁的、实用的工具。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陶熠昆说。

国自机器人产品已运用于钱江世纪城亚运村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的巡检场景,巡检系统以智能巡检机器人为核心,自动感知、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实现运行过程“实时监控、智能诊断和决策支持”,避免运维人员进入危险环境作业,有效提升巡检频次,大幅提高巡检效率,确保管廊24小时不间断运行,目前已稳定使用近半年,助力亚运村各项建设工作顺利展开。